分卷阅读118(1/2)

    “容不容得下她为娘家打算是一回事,”顾夫人也低声开口:“她嫁过去以后,不需再为娘家打算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了,安国公府不会因为她是大学士的孙女而更看重她,也不会因为咱们顾家有什么事就看轻她。安国公府只需要她做个纯粹的穆氏孙媳,这一点老爷您明白,妾身明白,九姐儿这样聪明,定然是也明白的。若她真嫁了过去,她今后只会费心为婆家筹谋,我们这个如此聪慧的孙女,算是白养活了啊……”

    “所以你想怎样?”顾大学士眉头一蹙:“直接拒绝穆家吗?你都看见了,穆家是幽州将军夫妻亲自上门来提的,你觉得我们若是拒绝……”

    “老爷,您先别急,”顾夫人抬起头来温和地笑笑,又伸手安抚似的拍了拍丈夫的手:“咱们了要与九姐儿的父母商议,自然是真的要和孩子们商量一下的。还有,九姐儿眼下也不在京中,我寻思着嫁人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女孩子将来要过得好,还是要嫁得心甘情愿才行,因此妾身还想听听九姐儿自己的意见。”

    顾大学士眯着眼盯着自己的老妻,半晌没吭声,最后才点零头:“好吧,就依着你,眼下穆家这边先拖一拖。我们去信给老三两口子商议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我们也再多考虑考虑。”

    老两口行动倒是迅速,商量好之后立刻开始写信,信写好之后,立刻打发了家里专用的信使往宁陵,一刻都不耽误。

    “这事儿先别跟孩子们透露,”看到顾夫人转身要回后宅,顾大学士忍不住多嘱咐了一句:“事无定论之前,先别让他们添乱瞎出主意。”

    “妾身知道了。”顾夫茹点头,转身离开了顾大学士的书房。她走了,顾大学士也没闲着,将府上养着的幕僚相公招进书房,关着门商量到擦黑,这才回到了后宅。

    大年初三,阖府家宴,原本应该热热闹闹的,但顾大学士和顾夫人都情绪不高的样子,他们的儿子儿媳和孙儿孙女们自然也不敢太闹腾,安安静静地用过了饭就散了。

    晚饭过后,顾夫人也没留几位儿媳在屋里奉茶,直接将人都打发了。儿媳妇们出了顾夫饶院子,顾二奶奶看了看色,一脸莫名其妙的嘀咕着:“这才什么时候啊!大过年的,父亲母亲难不成这时辰就要歇下?”

    “行了,”顾大奶奶眉头微蹙,有些不高心开口道:“不让你立规矩还不好,这样多话。二弟这几日都在家,你早些回院子陪陪他不是挺好。”

    “我这不是关心父亲母亲嘛,”顾二奶奶朝顾大奶奶一笑,有些不阴不阳地答道:“大过年的,父母早早歇下了,我这个做儿媳的关心一句又怎么了,大嫂竟这样介意。”

    “你若好奇,自己转身进去问母亲不就好?”顾大奶奶瞥了顾二奶奶一眼,十分冷淡地答道:“我是没空陪你在这里闲话的,家里事情多得很。我只知道,做儿媳的就该规矩,父亲母亲怎样吩咐,我们就怎样做,不该问的不问,耳朵和舌头都别那么长。”

    “大嫂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儿媳,”顾二奶奶一笑,底气十足地答道:“你这样用心讨母亲的好,想来母亲一定是开心的。我也忙得很,就不听大嫂在这里讲规矩了,少陪了。”

    “只要不当着母亲的面,就总是这样没规矩。”一旁许久没吭声的顾四奶奶也有些不高心模样。

    “毕竟她是安阳侯嫡女,”顾家大奶奶淡淡地答道:“而且她舅父家的表哥刚刚升了中书舍人,听四十六岁而已,就已经是官居四品,娘家强势,腰杆是比我们要硬些。不过好在母亲能弹压得住,当着母亲的面,无论如何她都不敢如此放肆。”

    “也就是大嫂好性儿,”顾四奶奶冷哼一声:“若是换了我,决容不下她如此无礼,早就一状告到母亲面前了。”

    顾家大奶奶抬起眼皮来扫了四弟妹一眼,没有话,转身向自己院子走去。

    第294章 会审

    顾大学士原本想着,就算是穆家着急,也不可能刚过完年就来追着他提亲,他还有充裕的时间来权衡利弊,仔细考虑要不要将最聪明漂亮的一个孙女嫁去安国公府。

    然而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顾大学士完全没想到,初六过后,他就已经改了主意。朝中形势有变,过完年第一日上朝,信王郑瑛直接递了奏疏。这份奏疏很详细,郑瑛将他在凤州查到的,关于前秦凤路安抚使崔文举的种种罪行全部整理完毕,其中那桩关于绝云关中郎将的冤狱,自然也被翻了出来。

    崔文举身上背着的事儿当然不,军饷亏空案牵涉金额巨大,皇上过完年头一次上朝,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发了好大的脾气。

    郑瑛的这封奏折不仅让李相和温承平措手不及,还让郑瑾陷入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依照郑瑾的能力,他去真定府查赵知良,当然会将赵知良身上的事给搞得清清楚楚。但赵知良毕竟是李相的学生,为了给李相留几分面子,也为了保住赵知良这个相对好用的棋子,郑瑾最终还是没做得太绝。

    能瞒的,他瞒了一些。事情他原本做得很漂亮,要呈报些什么给皇上,郑瑾犹豫了许多,最终的结果其实很让人满意。罪名不大不,既能显得他铁面无私,能力卓着,又不至于让赵知良彻底翻不了身。

    一开始事情的发展的确也如他所愿,大年初二一大早,皇上在御书房见过郑瑾,听过他的汇报之后,对于他的能力十分满意,大大地褒奖了他一番。至于赵知良,皇上犹豫了几日决定让他革职反省,早已让人拟好了旨意,就等着过完年以后下诏书。

    罪名都在赵知良一个人身上,并没有牵连到李相,而且就算是赵知良,也仅仅是革职反省,证明还有起复的可能,这让他也不至于完全成为一颗废棋。

    赵知良这个棋子,郑瑾原本计划还是要继续用的。

    郑瑾的差事其实已经做得足够漂亮了,只可惜他没想到,他的五皇兄郑瑛,这次真的下足了本钱。

    没想到啊……郑瑾望着郑瑛微微眯起眼。给他个假案,他都能翻起这么大的浪来……

    是的没错,郑瑾在出发前就知道,御史参奏崔文举私开矿山是诬告,因此他才果断选了去真定府。既然是诬告,那这案子顶到也就是帮崔文举澄清而已,无论怎么办都办不出个花来,想靠着这样一桩诬告案来在父皇面前出头露脸,显然是不可能。

    然而郑瑾真是万万没想到,给了郑瑛一个假案,他居然有本事另辟蹊径,真的在崔文举身上挖出大案来了。当年的绝云关中郎将冤所涉及的人证基本都已经被灭了口,这样的案子,郑瑛居然也有本事翻出来?他的消息到底是哪里得来的啊……

    郑瑾表面带笑,似乎很为郑瑛骄傲的模样,但心里却既疑惑又忌惮。

    比郑瑾更忌惮郑瑛的是李相。郑瑛的奏疏一递上去,李相就知道了,当年他们帮崔文举平事,在京中做下的事已经瞒不住了。

    他迅速下了决断,这件事必须有人背黑锅,不是兵部周尚书,就是崔文举的妹婿温承平。

    一个老奸巨猾的官油子二品尚书,一个能力不算出众但听话,还有个亲姐在宫中的四品中奉大夫,无论舍去谁,李相都不甘心,但他必须迅速做出决断,因为他不能让这把火烧到自己身上。

    郑瑛查出来的事足够引起朝野震动,也幸好这事儿足够大,让皇上十分谨慎,将崔文举直接交由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台会审,也不必理会十五之前不动刑审案的规矩。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