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1/2)
“祖母的是。”心理有数的谢淑柔反倒淡定了,她朝谢夫人微微扯起嘴角露出端庄的微笑。
“柔儿啊,”谢夫人眼皮不抬,如之前一般慢声慢气的道:“正月灯节,安国公府的女眷怕是不会轻易出门,穆大姐一人在家也寂寞,到时候你不如邀她赏灯,你们孩子们的事,大人不掺和,安国公夫人应当会同意的。”
“祖母的主意真好。”谢淑柔依旧笑得温柔端庄,眼皮也垂了下来,神色平静。
“你是个懂事的,”谢夫人朝谢淑柔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灯节那一日,咱们家的孩子都去,再邀上客人一家,热闹,穆大姐定然喜欢。”
“孙女知道了。”谢淑柔朝谢夫茹点头,一副听话乖巧的模样。谢夫人十分满意的朝她点点头,没有别的话吩咐,打发她出来了。
谢淑柔挂着温柔的微笑向祖母告辞,一出门,脸就垮下来了,愁容满面的样子,眼角眉梢都耷拉了下来。谢夫饶吩咐她听懂了,就是因为听懂了,她才犯愁啊!
三叔母的堂姐崔氏,她在原主记忆里翻腾了好一阵子,才想起这位三叔母的堂姐到底有哪里特殊,值得谢夫人大张旗鼓邀她进京。
这位夫人,博陵崔氏出身,正经世家大族,与谢淑柔的三叔母是亲近的堂姐妹。她嫁去了青州,夫家是范阳卢氏,那一支原本兴旺,卢夫饶公爹当时是河东路转运使,与崔氏门当户对。
只可惜这位卢夫人运气不好,丈夫是卢大人几个儿子里最没出息的一个,科举不成,靠着父荫走了推官的路子,好多年了,才在青州混到个六品闲差。
前几年,河东路转运使卢大人一病去世,卢夫人家里最大的靠山倒了,她那个没出息的相公,这辈子怕是升迁无望,在青州混到死的命。
然而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位卢夫人几年前进过一趟京,在原主的记忆里,崔夫人是个大美人,比三叔母漂亮多了。她婚后生了两儿两女,长相都随卢夫人,好看的。
隔着原主的记忆,谢淑柔对于卢夫人儿女的长相,并没有特别切实的直观印象,但她确定,卢夫饶儿女们,应该都是很好看的,否则也不会被谢夫入记上,邀请到京中来,为穆征衣拉皮条。
没错,谢淑柔认为,所谓的灯会活动,其实是冲着穆征衣去的。按照安国公府选媳妇的标准,卢夫饶女儿可太合适了!出身范阳卢氏,外祖家是博陵崔氏,正经世家大族出身,父亲是个没出息的六品闲官,远在青州任职,多理想的人选啊!
谢夫人也是聪明,并没有明着让谢淑柔邀请穆征衣。可是正月里灯会,街上人多,若是穆老夫人和安国公夫人允了穆红裳出门,那肯定也是不放心让她独自出门的,必会让她的兄弟们陪着她出来。
而在这么热闹的日子里,陪妹妹出门看灯的人选,九成九就是最沉稳靠得住的大哥穆征衣。谢淑柔用脚指头想就能确定,就凭穆征衣那个妹控属性,只要他在家,穆红裳出来看灯,他肯定要跟着。
第276章 正经事
谢淑柔是怎么都没想到,谢夫人居然惦记上穆征衣的婚事了,而且竟然真的从家里的亲戚中,选出来身份地位如此合适的人选。这让谢淑柔既担忧又为难。
作为谢家的孙女,谢淑柔当然不敢明着违抗谢夫人,但对于穆红裳的偏向让她下意识地不愿意让谢夫人多惦记穆征衣的亲事。
谢夫人在想什么谢淑柔当然清楚,卢夫饶女儿,那两位卢姐的身份完全符合安国公府选妻的标准,长得又好看,这个媒做的,其实很有几分靠谱的。
若是真能成,那谢家和安国公府的关系则又进一层。卢夫人和谢府三奶奶是堂姐妹,旁的不,总能算是个拐弯姻亲吧?
谢淑柔一个大四学生,对于古代政治生态其实了解得不算透彻,也就是靠以前在现代看看电视的经验来分析眼前。
但就算如此,她也知道,孤臣安国公府和参与储位之争的谢府扯上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好事。穆家身上背着整个北境,身上的负担已经够重了。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作为谢家女,谢淑柔清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谢家好了她才能好,而谢家能与安国公府扯上关系,绝对有益无害,谢夫人请卢夫人进京,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为谢府打算。
唉!愁!谢淑柔愁云惨雾脸,使劲叹了好多口气。她回到自己的院子之后,呆呆地坐在椅子上发了很久的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抉择。
是帮着自己的亲祖母为谢家谋划,还是帮着红裳,一边是亲人,一边是朋友,一边是她安身立命的家族,一边是对她三番两次有救命大恩的姑娘,似乎怎么选都不对的样子……
谢淑柔在家里托着腮发愁时,安国公府的穆红裳,已经收到了谢淑柔送来的点心和信。
这一日,穆红裳收到了两封信,一薄一厚,薄的是谢淑柔的日常信件,主要是谢淑柔的日常絮叨,厚的那一封,是顾仪兰转托谢淑柔捎给穆红裳的。
别看顾仪兰写给谢淑柔的信只有薄薄两页纸,但她写给穆红裳的信可足够长,折起来厚厚一大叠,拆开足有十几页,穆红裳光看信就看了半。
穆红裳坐在屋里,将顾仪兰的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再一遍,仔细到连荷叶和菱角都有些奇怪了。穆碧影在院子里呆着无聊,钻进屋来扒着穆红裳的腿撒娇,但是穆红裳没理它,还在认认真真的研究顾仪兰的来信。
“姐这是怎么了?”荷叶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顾姐的信里倒是写了什么,让姐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个嘛……”穆红裳抬起头,望着荷叶,眼珠转了转,一副古怪精灵的模样:“我觉得大约是好事,特别好的事。”
“好事?”瞧见穆红裳逗趣的表情,荷叶忍不住笑:“姐,有好事也给奴婢们听听,也让奴婢们开心一下。莫不是顾姐从宁陵捎了姐喜欢的节礼?”
“荷叶姐姐这样倒也没错,”穆红裳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顾姐姐了,给我寄了宁陵特产的丝绢人偶,她还趁着在家里无事,给我做了新暖帽和手炉套,大约过几日能寄到。”
“自打姐和顾姐做了朋友,这针线上的事,奴婢们倒有一半插不上手了。”菱角也笑起来:“顾姐的针线可真是好,姐自打开始用顾姐的针线,也瞧不上奴婢们做的暖帽、荷包了。”
“是呀。”穆红裳笑着点点头:“顾姐姐的针线好,平日里念着我,总给我做这做那的。但我的好事可不是这个,顾姐姐常送我礼物,她寄东西回来给我,也算不上十分特别对吧?”
“那姐是指什么?”荷叶有些莫名奇妙的样子:“什么好事能让姐笑得这样开心。”
“眼下我可不准。”穆红裳将那一叠信纸折起来,接着弯腰伸手去拍了拍穆碧影的头:“碧影,走,咱们去祖母那里。”
“姐,”荷叶和菱角赶紧追在穆红裳身后跑:“刚用了午饭没多久,老夫人怕是要歇午觉,下午放了学再去也不迟啊。”
“我去看看,”穆红裳一边急着往外跑,一边答道:“要是祖母歇午觉,我就先回来。眼下冷,黑的又早,祖母中午不一定会歇午觉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