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2/2)
“先休息,明日再说。”
“可是……”侍卫统领想了想又开口问道:“既然王爷之前已经决定对赵知良网开一面,为何还要特意与仪仗分开走,一路快马加鞭的赶路?”
府尹和刺史急得要命,但催着他们点兵过来的仪王爷倒显得挺平静,他看了看面露疲态的淳州府尹和刺史,只说了一句话。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安排好一切的郑瑾显得更加淡定,他第二日一大早就带着穆征衣去了潼县县衙,等着淳州府尹和刺史带兵过来。
第232章 自保
“依照本王对李相的了解,他大约是盯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如若户部尚书是李相的人,对本王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只是他选的这个人,实在是太不合适了。赵知良能力平庸,李相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在众多门生中选了赵知良,如若本王猜得不错,他是看中了赵知良的‘听话’。一个能唯他马首是瞻的户部尚书,自然对于他今后在朝中的势力大有裨益。他想要首辅之位,想要一手遮天。”
也是跟着郑瑾住进驿站之后,淳州府尹何文茂才发现,这里住着的那个漂亮姑娘,原来是端明殿顾大学士的嫡孙女。
“好!好!”何文茂立刻点头如捣蒜:“另外,反正剿匪也得好几日,顾小姐的行李物品还在官道上,由仪王的手下看守着呢,她一时半刻也走不了。我在想,要不要差人回淳州,将你我二人的夫人接过来陪陪顾小姐。我家里没有女孩子,我记得你似乎有个女儿,一起带过来,这几日给顾小姐作伴。”
“顾小姐是要去宁陵,”淳州刺史想了想之后答道:“不如我们派兵护送吧?也好让顾大学士看到我们的态度。”
“下官是有个女儿,但是是庶出的,”刺史赶紧摆手:“还是不要让她过来了,以免顾小姐计较。就让咱们两家的夫人过来吧,多备些淳州的风物特产。”
“也幸好小穆将军在,”淳州刺史忍不住有些发抖:“果断伸出援手,否则再晚片刻,顾小姐免不了受害。顾大学士的孙女若是在我们下辖境内出事……下官真不知如何是好。”
“但真定府那边……”侍卫统领还是眉头紧蹙,似乎很是担忧的模样。
“幸好仪王路过,”许久之后,淳州府尹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悄声说道:“这不是顾小姐运气好,这是你我二人运气好。”
这一夜,三封急信从潼县官驿递出,两封往宫里,分别是郑瑾上给皇上的剿匪奏疏,还有他给皇后娘娘的私信。
也是这一夜,一队暗卫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潼县驿馆,他们快马加鞭,一路翻过天潼山,往真定府的方向奔去……
“那又如何,”郑瑾毫不在意的模样:“本王不可能对于祸害百姓的盗匪坐视不理。”
人困马乏,连夜行军的士兵们一个个的无精打采,但淳州府尹和刺史并不敢耽搁时间修整,而是立刻赶去潼县县衙给郑瑾请安。
然而淳州府距离潼县并不近,就算是府尹和刺史带兵连夜行进,到了潼县,也已经是第二日下午了。
“皇上一向爱民如子,”侍卫统领答道:“若是知道您在潼县亲自坐镇剿匪,皇上一定开心。”
“如若不是他这次胆大包天,妄想左右本王的婚事,本王原本并不介意送他个顺水人情,助他将户部尚书的位置攥在手心。然而眼下,本王却改了主意,也该让他明白,谁才是他真正的主子。”
“王爷放心。”侍卫统领也笑了:“属下这就选几个善于摸消息的暗哨,让他们现在就出发,快马加鞭赶往真定府,务求在王爷到达真定府之前,将赵知良身上的事查明白,拿到证据。”
小小的潼县官驿里,住了王爷、将军、府尹、刺史,还有一位一品大员的嫡孙女,整个驿馆被挤得满满的,驿丞和仆从们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哪位大人物。
“嗯!”府尹何文茂是个官油子,眼珠转了转,又不放心的多嘱咐了一句:“顾大学士一向谨慎,这礼物可得讲究些,可别像平日里送礼一样,净准备些金玉首饰。那些东西,顾小姐一定不会收的。”
他更知道了,顾小姐住在这里,是因为走官道的时候,在他们淳州境内受到了土匪抢劫,差一点丢了性命。
“下官明白,”淳州刺史心照不宣地朝何文茂点点头:“我们这些规规矩矩的官员,哪来的钱送那么贵重的礼物,况且顾小姐是端明殿大学士的嫡亲孙女,世家大族出身,那些个金玉俗物她怎么能看得上。下官会让夫人精心选些淳州特产,还有难得一见的精巧物件。”
郑瑾不置可否的模样,并没有说话,只是转了个身,慢慢在屋中踱步,像是在思考什么似的。
“王爷并非非他不可,”侍卫统领冷冷地补了一句:“然而李相却没有退路,他的主子只能是王爷,没有旁的选择。”
得知真相的淳州府尹和刺史汗都下来了,两人相顾无言,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后怕和庆幸。
“王爷眼下改了主意,事情却有些难办了,”侍卫统领皱起了眉:“淳州府尹是见了您的手令才调兵过来剿匪,行踪已经暴露,赵知良发现您出现在这里,自然能明白您想要快马加鞭,比仪仗和刑名官更早一步赶到真定府。他恐怕能想到您希望彻查他的案子,一定会早做准备的。”
“不如我们去向小穆将军道个谢,”淳州府尹小声出着主意:“再送些礼物给顾小姐,安抚一下。”
“摸消息你们才是内行,”郑瑾笑着微微点头:“记得选人时小心些,今日就把人派出去,让他们速度尽量快。本王就在潼县盯着淳州府尹剿匪,由小穆将军亲自坐镇指挥,定要一举铲除天潼山匪患,还百姓平安。”
“本王自幼承蒙父皇亲自教导,”郑瑾答道:“自然能体会父皇一片拳拳爱民之心。因此若是本王此次路遇盗匪却视而不见,任由匪徒祸害百姓,岂不是辜负了父皇一直以来的教诲?”
第三封信是写给跟着郑瑾仪仗走的太监云松,郑瑾在信中安排好了云松接下来要做的事。
“本王之前的确是打算给李相个面子,”郑瑾微笑着瞥了侍卫统领一眼:“赵知良的案子可以网开一面,却不能不查清楚。赵知良的把柄一定要握在本王手中。”
府尹和刺史面面相觑,完全不明白昨天还催得很急的仪王爷,今日怎么又不急了?但他们并不敢多问什么,刺史按照郑瑾的吩咐,将调兵手令交给穆征衣之后,就和府尹一起,跟着郑瑾去了潼县官驿。
郑瑾转过身,并不答话,只是微笑着盯着自己的侍卫统领看。侍卫统领望着郑瑾,脸上的疑惑担忧瞬间不见了,他一脸恍然的模样,朝郑瑾点了点头:“原来如此。王爷高明。人人皆知王爷在此剿匪,恰恰是我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