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2/2)
皇上这次从工部选了个极熟悉擅长城池修浚,土木缮葺,工匠程式的员外郎做钦差,由钦差亲自押送民夫物料往北境,监督北境城防修缮工程。这位钦差将会一直呆在北境,直到边关三州的城防全部修缮完成之后,再回京复命。
“原本想趁着我在边关这两年,让你回去歇歇,”安国公叹了口气“谁知……”
谢守盈这个老家伙这是不知足啊!林相身体不好,说不准哪天可能就告老,谢相这是提前开始布线揽权,先想着一口把他这个左相咬下去之后,将兵部和礼部攥到自己手里,这样一来四部在手,就算是顾大学士,也没法跟谢相争首辅宰相的位置了!
安国公急奏入京,一封奏疏,让朝中众臣扯皮了将近两个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五百万两,对于形势危急的北境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大哥不用操心我。”穆承信笑笑“二哥和老四也有许多年没回去了。征衣回京,今年明年就要娶媳妇了,原本应该是二哥回去的,只可惜他现在任经略使,眼下边关形势严峻,他的确不能离开北境。”
温妃那个脑子,只是比皇后那个蠢妇稍聪明些而已,偶尔在皇上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下,动心思摆布皇后帮她温家谋点私利还可以,想要插手皇子们的婚事,那真是妄想!
因此李相这一病,足足病了半个月,林相做主选派往北境的使者都出发了,他才渐渐痊愈。
“返京不急,年底再说。”穆承信这样告诉自己的大哥安国公“年底封冻,地都挖不动,许多工程都得被迫停下。我们可以先将工匠护送至恒安过年。工匠们离开幽州,戎狄人来犯也不会这样频繁,防守压力也小些。我过年前请旨,回去陪娘和孩子们过个年,过完年赶在开春前回来。”
仪王爷可不像他那个愚蠢的母亲,这位爷完完全全地继承了皇上的精明,与他合作,需要步步小心才是。
穆承信沉默了很久之后才开口说道“分开吧。燕门关也是对敌一线,若是骁骑营调去朔州,二哥那里……这样吧,从我这里飞骑营调走五千,二哥的骁骑营调走五千。我们分开承担。我今天就命令下去在步兵营里选合适的军士,重新训练。”
第169章 私心
“我打算这两日再请旨,”安国公沉默了一瞬之后说道“增兵若是暂时不成,我打算先请旨拨款,看能不能先补一万匹战马入北境,再从步兵或者枪兵里选些合适的训练成骑兵。”
这几乎已经是直指兵部办事不利,他这个主管兵部的相爷渎职了!李相觉得,谢守盈这老家伙简直是其心可诛。他觉得自己已经看透的谢相的心思。
谢家若是放弃信王,决定支持仪王,对于仪王爷来说自然是好事。有了谢氏的支持,有李家、温家,仪王爷日后的太子之位无疑十分稳固。然而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天子眼中,谁是最重要的功臣就不言而喻了……
比如眼下,谢相如此公然插手兵部事务,仪王爷居然并未开口说什么,这让李相不得不疑心,仪王爷是否已经与谢相私下里有了协议,只是瞒着他们而已。
“朔北大营恐怕没办法重头训练骑兵。”安国公摇摇头“若是戎狄情况有变,朔州首当其冲,老四那边压力太大了,我们得让他有应对任何危急情况的余地。因此我想,将燕门关的骁骑营整个调去朔州,战马补充入燕州,从燕门关大营选军士重新训练。”
情深不悔?笑话!李相心里明白这是仪王爷要让谢家看到他的诚意!因此在听到这传闻的第一天,李相就清楚,温妃这女人,果然是个废物。
工部的钦差非常尽责,但一个工部员外郎,他再尽责,也只能保证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将边关三州的城防修得稳固,除此之外,他做不到其他。
北境之事如此复杂,李相觉得,谢相怕是早就等着以北境为由头,揪他的小辫子呢!也不仅仅是谢相,林相这个老狐狸,怕是也等着捡漏呢!既然如此,那不如他就多“病”两日,躲过风口浪尖。
谢相的奏疏递上去之后,李相在家“病”了两天,没有上朝。两天之后,他病愈了,也做好了决定。
呵……好一个重情守诺的仪王爷。只可惜他李家早早被绑在仪王这条船上,现在回头,晚了啊……
“一万匹战马补进来容易,然而后续粮草负担也不容小觑。”穆承信脸色有些黯淡“况且只有一万匹。不过大哥的决定没错,朔州压力最大,不论怎样,先补一批战马去朔北大营。”
病了自然不用做事,不做事自然就不会错。
因此安国公的奏疏递进京之后,心心念念盼了两个月,也没盼来征兵诏书,反倒等来了个出使戎狄的使者。
幸好皇上还是很惦记北境形势的。和使者一同出发往北境的,还有皇上亲自指派的钦差。征兵虽然暂缓,但皇上亲自下旨让户部拨了五百万两银子给北境修城。
戎狄人游牧为生,部落里的手艺人很少,因此最喜欢劫掠大周的工匠。因此这些日子,戎狄在边关的袭扰十分频繁。
最让李相愤怒的是,谢相已经明着往兵部伸手了,明显是冲着他来的,但仪王爷的态度却显得暧昧不明。这让李相不禁有些惴惴不安,他忍不住想起最近这些日子的传闻。传闻说,仪王对于谢家四小姐一见钟情,情深不悔。
还说什么边境三州的城防已经修了一年,但还未完工,兵部若有困难尽可开口,他工部会全力支援,将全国所有可以调用的民夫物料,尽数迅速送往北境边关。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相与周尚书还真是有类似之处。他觉得,谢守盈算计得倒好,漂亮话他来说,事情由兵部来做,做的不好,他这个左相背锅。既然如此,不如他眼下全力支持林相,林相说什么他这个左相听命行事罢了。
李相病愈的那一天,谢相上朝时看到面色红润,在家里养得微微发福的李相,在心中微微冷哼一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仪王爷眼下这个态度,明显是要用他手中的左相权利,来换取谢家的信任与支持啊!难道他要坐以待毙?眼睁睁的看着谢守盈处处压过他一头吗?若是这样下去,就算等到仪王爷登基,他也不会等来翻身的机会!
但!就算无法回头,让他这个左相坐以待毙也是不可能的。
工匠们在边关修筑防御工事,通常需要三倍于工匠数目的军士保护,边关守军的防守压力极大。原本计划十月底请旨回京的镇北将军穆承信,因为不放心幽州形势,因此推迟了返京计划。
边关三州的朔北军大营、镇北军大营还有燕门关的驻守将士们最近的压力很大,边关修城防,来了这么多的工匠,戎狄人当然注意到了。
“也好。”安国公点点头“只是算来算去,就算年底能补进来一万匹战马,真的也只是杯水车薪,其实没什么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