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2(2/2)

    现在男人们不让女孩子学这里学那里,但当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进入行业,长久地待在行业,大家就会逐渐习惯。

    张知鱼解释:“我从书上看到的。”

    如今约莫十个大夫就在棚子底下热火朝天地熬药。

    叶知县说完就想起这茬,看看她的脸色,才发觉这孩子是认真的,忍不住问:“这是为何?”

    书在哪里?当然是她忘记啦,小孩儿正长脑子,忘事很常见。

    李氏怎么劝她都不听。

    成药坊抓了两个丁也很满意,一群人哼哧哼哧干了一下午,才将药熬完往各处送去。

    里头一个满头大汗毫无形象可言的男子一见她就喜道:“鱼姐儿,你可算来了。”

    张知鱼正想拒绝,脑子里却闪过桂花、柳儿的脸。

    一老一少叽叽咕咕地说话,声音都大了许多,等得天色将暗,董大夫才问她:“这方子是你的,钱却是你家拿得最少,你还有别的要求吗?”

    张知鱼这样就很满意了,很高兴地跟董大夫和叶知县道谢,回家便跟巷子里的女孩子说了此事,还道,愿意去成药坊熬药的女孩子,都可以去试工。

    南水县的妇人挣钱的法子多得是,乡头的妇女可以熬蚕,城里的妇女可以纺织,但这些都属于“妇容”,正经的工作是轮不到她们的。

    张知鱼有点不喜欢叶知县了,板着脸道:“男子生病了有大夫看,女子生病了却没有,往后多些女子知道药理,哪怕只有一星半点,也不至自个儿熬死了。再说了苦命人多会点东西,也不至于个个都不得去做船娘才活得下来。”

    叶知县给一群大夫折腾得油光满面,再没一点儿狗大户风采,拉着她就往里头走,跟众大夫介绍她:“喏,这就是小张大夫。”

    张知鱼听这声音惊了,迟疑道:“叶知县?”

    这些没有办法获取知识和生存技能的女孩子,就能少些落入烟花之地。

    董大夫老家在神京,对个县令半点不怕,单对鱼姐儿还有几分兴趣,还考教了一番她的基本功。

    鱼姐儿可是过了几个月都还记得跟自己的承诺!

    这样她们就能得到一份工钱,机灵的或许也有可能被里头的大夫收为徒弟。

    竹枝巷子的女孩子高兴得眼泪都落了一地,现在家中生计艰难,能挣点儿钱补贴家用,存点儿嫁妆,何乐不为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习惯就是最好的改变方式,

    她才来了张家多久。就要忘恩负义吗?虽然自己不识字,但也知道做人得守诺的道理。

    诚然不缺钱的妇人或许并不稀罕一份工,但对桂花和柳儿这样身无长技的苦命女孩子,这就是能活命的东西。

    像她最开始进保和堂,秦大夫还很不习惯,但现在她久了没去,阿公说秦大夫还鞭策过她学习,让她在家中也要继续努力,不能偷懒。

    柳儿知了此事,几乎没有犹豫地就将两个妹妹送了过来,反把自己留在船上。

    两个大人对视一眼,转眼心头就有了底。

    大夫们不信,谁家还能把传家宝弄丢了,肯定是这小丫头不愿意拿出来,但谁家又肯分享呢?

    张知鱼对董大夫道:“我希望以后成药坊用金银花时,都交给女子来熬制。”

    大夫们没有继续追问,眼见着日头渐落,熬的三花三草汤还没给客人送过去,便逮住鱼姐儿也往锅跟前一送,取了个勺子放在她手上笑:“你是大夫,记得怎么看火吧?”

    这时董大夫终于有闲心接待两人。

    既然她现在能帮帮她们,又为什么要拒绝呢?

    那边看情况少说也能再招十个进去做短工,除了花妞家这样略有家资的人家,不舍得女儿出去做工的门户,巷子里大部分女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一块儿搭了车过去。

    叶知县失笑:“孩子话儿,谁家药铺子收过女儿家?”

    一群大夫看着跟自个儿孙女差不多大的孩子,问:“就是你找出来的金银花药性?”

    叶知县听得一愣,在叶家这样的大族里,大夫都是自家养的,他娘看病从不需要去外头,自然也不知道女子看病的苦处。但船娘之事他却晓得得很清楚,许多船娘都是好人家出身,或被卖,或没有维生手段,但无论哪样,她们最后都不得不做了这行。

    柳儿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先前已经答应给张家和黎家守船,怎么能因为有看上去更好的去处,就将承诺抛之脑后。

    张知鱼表示,学了这么久连火都不会还不如回家种田造地球。

    别的地方,他鞭长莫及,别人也不会听他的。

    张知鱼瞪他:“保和堂不就收了我。”

    董大夫今年四十三,可以说做了半辈子大夫,女子看病的难处她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但要改变却难如登天,想想便道:“我答应你,至少有我在的地方,熬制金银花的事儿,都交给手脚麻利的女子。”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