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4(1/1)

    没看上她干嘛不早说啊,非得处了两个月了才说?

    他凭什么看不上她啊,她相貌好工作好家庭背景也好,哪里差了?

    任玉梅一向是个好脾气的姑娘,这会儿也气得七窍生烟,她使出浑身的力气,使劲呼了齐家军一巴掌,“不要脸的东西,你给我滚!”

    齐家军很听话的滚了。

    他坐上单车回到军区大院,还好他爸不在,他妈也上班去了,保姆看到他回来挺高兴,给他做了一碗喷香的蛋炒饭,里面加了肉肠,还烧好了一大锅洗澡水。

    齐家军吃饱喝足,美美的到自己屋里睡了一觉。

    又过了三五天,许沁刚从学校回到家,齐家军拎着一堆礼物又上门了,“姐啊,这回这事儿多亏了你,我真给人家道歉去了,然后就没啥事了。”

    兴许是道歉管用了,反正后来任玉梅家里没再去闹,他爸妈训了他一顿也就完了。

    他还发了一笔小财呢,前些天他图便宜,从一个倒爷手里买了三台录像机,昨天全都卖出去了,这么一倒手,就赚了一千块。

    见许沁不怎么搭理他,他自己跑到裁缝店看了看,何大姐和郭大姐都已经下班走了,他看了看架子上不太多的衣服,摇了摇头说道,“姐,你这么弄不行啊,天天等着顾客上门,那和其他的裁缝店不就一样了,你还得大批量做衣服,让人家上门一看就有现货,那样才能卖得多!”

    这话他早就想说了,只是前几天是寄人篱下,那种状态下不好管太多。

    许敏冲他翻了个白眼,“你以为我和我姑不知道啊,托不到人,买不了大批的棉布,就靠着供应票去商场三瓜俩枣的买,什么时候能买够啊?”

    没有人比她更怀念,做了大批的现货之后,一波波人来买衣服,她忙着推销忙着收钱的日子。

    前几天郑大哥还问了呢,说裁缝店是不是不如以前生意好了。

    齐家军拽了吧唧的笑了笑,“不就是买布料吗,对有些人可能是难事儿,对我来说,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见姑侄俩都不搭话,他又说道,“我这可不是吹牛,我真认识人,我一个发小,他爸就是棉纺厂的,你们要多少布料告诉我,我一准儿给买回来!”

    许敏说道,“咋也得五六百米吧,太少了根本不够。”

    又隔了一天,齐家军仍旧来了,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个笑眯眯的胖子,一看就挺精明的。

    他跟着齐家军一起喊姐,“姐,你要买布料啊,抽个时间我陪你一起去吧。”

    许沁倒是没觉得齐家军是说着玩的,但也没想到他动作那么快,笑着问道,“你好,我叫许沁,你是小齐同志的朋友啊!”

    胖子拍了拍胸脯,“姐,我叫陈海锋,你喊我小陈就行了和我家军哥那是过命的关系,十岁的时候我掉河里了,一大伙子人都吓傻了,还是我家军哥救得我!”

    许沁笑了笑,“进来坐吧。”

    甭管是谁,要是以私人的名义,一下子去棉纺厂去买几百米布料肯定不成,哪怕陈海峰的爸爸是厂长,他也不能这么干。

    实际上陈海峰压根没找他爸,而是直接去找了销售科的白科长,这科长是他爸一手提拔起来的,自然就实心实意帮了忙,联系了一个关系挺熟的供销社,以供销社的名义,出一批货。

    跟之前关经理的做法是一样的。

    白科长这么帮忙,其实还有一个外人不知道的原因,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布料是很紧俏的,一般的单位,一个月也就发两尺布票,至少攒上两三个月才能做一套衣服,但从纺织厂的角度来看,布料现在其实没那么紧张。

    各市各县的纺织厂如春笋一般越来越多了,百货商店和供销社的进货渠道多了,难免挑挑拣拣的,而且以前都是现金进货,现在赊账越来越多了。

    他们棉纺厂,还不像人家毛纺厂,很多产品都是出口的,国外的订单挺多,仓库里根本存不住货,他们棉纺厂最近这一年,却史无前例的有了一些存货。

    第二天,许沁请了一上午假,跟着小陈来到第三棉纺厂进货,因为他是厂长的儿子,所有人都特别客气。

    白科长和仓管刘科长亲自领着他们来到库房,“看上什么让工人帮着拿就行了!”

    许沁挑了不少质量挺好的印花棉布,还挑了一些纯色的,棉布都是成匹的,一匹六十米,一共选了十六匹,工人一算价格,一共四千八百块。

    陈海峰还担心她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正要跟白科长说,宽限几天,没想到许沁打开随身带的挎包,掏出来好几沓子大团结。

    真不亏是家军哥的干姐姐,这派头和家军哥一样一样的。

    棉纺厂的工人帮着把布装到货车上,亲自给送到了景新胡同,卸完货后,许沁塞给司机两包烟,等人都走了,她又掏出两百给陈海峰。

    陈海峰不肯要,“姐!你这么做就见外了,钱我不要,我饿了,我中午在这儿吃成不?”

    许沁笑道,“成啊。”

    此时王婶子已经把大国和二强接来了,正在厨房里忙活呢,她一早去赶了集,买了新鲜的排骨,这会儿已经炖得火候差不多了,把洗干净的小白菜发进去,白汤红肉绿叶,连汤带肉的每人盛上一碗,就着喧腾的白面馒头吃,可真是香!

    陈海峰一气吃了两大碗肉汤和三个大馒头,直吃得满头大汗 。

    **************************************************************

    一下子买回来那么多布料,差不多都有上千米了,郭大姐和何大姐变得特别忙了,幸而俩人家庭都没什么拖累,天天都加班到□□点。

    郭大姐家里是真没什么拖累,何大姐孩子还小,她婆婆是挺厉害的一个老太太,原本看不上这个河北媳妇,不想替她看孩子,但听说每天有一块钱的加班费,而且还管饭,就同意了。

    但即便如此,做衣服的速度还是赶不上卖衣服的速度。

    这天是周末,她打发大国和二强看着弟弟妹妹,自己也来到西厢房,坐在台子前飞快的裁衣片子。

    裁完又赶紧缝合熨烫。

    刚做了两件,听到自行车响,还以为是来买衣服的顾客,赶紧站起来往外走,谁知一看竟是林东。

    小半年的军校生活,让他的身姿看起来更加挺拔了,天热,他军绿色的衬衫袖子挽着,露出十分壮实的手臂。

    他晒得更黑了一点,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小沁,我回来了。”

    这两星期他们班请假的特别多,总也轮不到他,或许是忙,许沁也没去看他,林东都急得不行了,想了个办法:装病,这才请到了一天假。

    大国等四个孩子正在凉棚里玩儿,确切的说,是大国和二强在看书,三刚和四丽在玩上回齐家军带来的玩具。

    此刻孩子们也看到爸爸了,都赶紧扔下手里的东西,一个个尖叫着跑过去了。

    “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林东一手抱着三刚,一手抱着四丽,两个孩子都长高了,长胖了,他这么抱着甚至都有些吃力了。

    大国和二强看起来也是一副大孩子的模样了。

    站在不远处的许沁冲他笑了笑,看起来倒像是瘦了一点。

    她是从西厢房走出来的,肯定是在忙着做衣服了。

    林东此刻心里特别愧疚,他现在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实在是太亏欠家人了,尤其太亏欠许沁了。

    第77章 、赚钱养娃

    林东好不容易回来, 许沁干脆也不做衣服了,而是提议,“还没领孩子们去过后海划船呢, 要不今儿去吧?”

    其实景新胡同离着什刹海那一片挺近的,但她一直不挺忙的吗,所以一直也没带孩子们去。

    林二强第一个双手表示赞成,还嚷嚷道, “妈,我们班的李梓铭说, 什刹海公园可好玩了, 不但可以划船,还可以游泳呢。”

    这事儿许沁也知道, 她听杨岚说过不止一次了, 玉渊潭陶然亭什刹海都有天然的游泳场,邀请她一起去游泳,但她周末哪有空啊。

    一回也没去。

    但上次逛百货商店,她倒是把全家的泳衣都给买了。

    \"那咱们今天划完船, 也去游泳好不好?\"

    孩子们立即都说好, 三刚还问,“妈妈, 什刹海很大吗,里面可以抓小鱼小虾吗?”

    许沁不确定的说道, “这我也不清楚,咱们去了再说吧!”

    林大国立即说道,“那我去拿捞鱼网!”

    用铁丝和塑料网做成的捞鱼网挺简陋的, 但从西山村拿到了宁县, 又从宁县拿到北京, 每次都是林大国塞到行李包的。

    他也挺喜欢捞鱼捞虾的,倒不是像三刚那样惦记着吃,就是觉得挺好玩儿的。

    林东载着大国和二强,二强坐在前面,大国坐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抱着一个大帆布包,里面吃的用的都有,许沁带着三刚和四丽跟在后面。

    兴许是因为热,大街上人不多,没一会儿就到了。

    到了积水潭才发现,原来人都跑这儿来了,好多人在垂柳树底下乘凉,顺便打个扑克下个棋什么的,好多人就这么在水边溜达,还有好多人划船,花上五分钱去游泳的也不少。

    一直到了后海,人也还是不少,划船倒是不用怎么排队,一家六口选了一只大点的船,二强和三刚争着划桨,但费了白天劲,船纹丝不动。

    四丽笑呵呵的说道,“二哥三哥,你看这船像不像乌龟啊,走得可真慢!!”

    幼儿园老师最近讲了各种小动物,三刚点点头,“是有点像!”

    林二强却不乐意了,“这船要是乌龟,四丽,那你就是坐在乌龟壳上!你是小乌龟吗?”

    四丽没词了,皱着一张小包子脸向大哥求救,林大国本来就觉得二强说的不多,“二弟,你是不是忘了,西游记了,有个神龟驮着孙悟空过了通天河!”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