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3(1/1)

    第68章

    天亮之前,颜朗赶回王府后见尚书郎正神色清明地端坐在一旁,脚步稍稍有一丝停顿。

    小宋大人感觉到来人一身凉气后,不免有些没好气地挖苦他:“怎么?朗兄这是巴巴地上赶着去见人家了?呵,碰了一鼻子灰吧?”

    不等颜朗回答,那小宋大人自顾自地倒了一杯浓茶给自己醒酒,然后继续挖苦到:“都说这世间‘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没想到在咱们世子这里,这话倒是反了。算了,趁着你俩感情不深,眼下还来得及,赶紧和她撇清关系好了,免得你好不容易清白了,又被她给祸害。”

    南风一个劲儿在颜朗身后冲着小宋大人使眼色,可人家愣是不往这里看。

    颜朗虽是板着一张脸,不过倒也没对此事多做评价,反而是坐下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浓茶,慢悠悠地说道:“天亮后,有一场好戏。宋兄可愿意替我搭好这台子?”

    小宋大人挑眉,好奇问道:“怎么?还不死心?”

    饮下浓茶,颜朗看着壶中茶叶,笑了笑,平静地说道:“没有水,即便是这上好的茶叶它也就不值钱了。天快亮了,宋兄请回吧!”

    小宋大人捉摸不透颜朗这话背后的深意,虽然有二十余载的交情在这里,仍是担心他会因此怀恨在心,临走之前不免赔罪道:“想来六皇子也是迫不得已了才出此下策,应该并无恶意,世子不妨看在往日情份上,不予他计较可好?”

    颜朗不答。

    小宋大人识趣地说了句“罢了,你我兄弟之间不要伤了和气便好”就转身离开了。

    等到人离开了王府,颜朗才问南风:“连州那边的消息如何了?”

    南风犹豫了一下,皱着眉、硬着头皮说道:“咱们派去的人好像……晚了一步。”

    颜朗转头:“怎么回事?”

    南风急忙解释道:“世子莫慌,不是太子那边的人,是……是那个成乔。眼下,赵太傅人已经回了京城,就在赵府。”

    闻此,颜朗即刻起身带人去了赵府。

    ……

    天亮了,薛晴在天牢里等了许久才等来了人。

    出乎意料的是,提审的地方居然是在朝堂之上。

    面对文武百官的审视,薛晴坦然之余亦有些紧张。慢慢走上前去,先是在人群中看见了小宋大人,后来又看见了在他前面不远处的颜朗、赵太傅、以及……太子!

    因为上方有宫人出声提醒,薛晴连忙收回目光,跪下。

    圣上在上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审问,薛晴跪在下方一五一十地回答,大殿上不少早已听到‘风声传闻’的大臣们则是面面相觑。

    “你既是说你不是真正的赵琬儿,那朕且问你,你当初又是如何欺上瞒下到了八王府?”

    薛晴低着头,犹豫了片刻,回答道:“圣上有问,民女不得不如实回答。臣女乃是江州薛氏,因父亲蒙冤被害,一路逃亡来了京城想要替父亲申冤。不曾想刚到京城就……被人”

    这时,颜朗突然站了出来:“启禀皇上,当初微臣曾亲自前往赵府迎亲。新娘是臣亲眼看着从赵府里面走出来的。皇上何不问问赵太傅,为何本该是新娘的赵家小姐后来却变成了远在江州的薛家小姐?”

    身后大臣们听闻此言,纷纷觉得言之有理。

    其中就有一人站了出来,说道:“世子言之有理,不知赵太傅对此要作何解释?微臣属实想不到一个弱女子怎会有如此大的本事,欺上瞒下,既能骗过赵府中人,又能瞒过王府上下。只怕……赵府中人对此女身份早已知晓才对。”

    太子怒目看去,发现说话之人正是刑部尚书郎小宋大人。

    碍于形势,只能先隐忍不发,回头瞪了身旁的六皇子一眼。

    小宋大人此话一出,底下已有不少大臣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

    圣上的脸色有些难看,迫于眼下大势,只能看向赵太傅:“太傅对此事,有什么要说的吗?”

    太子轻声低咳,太傅无动于衷,反倒是颜朗又开口说道:“当日街上有不少百姓亲眼看到微臣上门迎亲,后来三日归宁,微臣携夫人回娘家,赵府上下可都是看在了眼里,想来,赵太傅是不会不记得的吧?”

    赵太傅抬眼看向颜朗,眼中有纠结。

    颜朗对着赵太傅眨了一下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赵太傅这才下定决心,上前跪在大殿上:“老臣糊涂,世子所言不假,此女亦未说谎。她的确不是我的女儿赵琬儿,而是江州人氏。当年赵府与八王府婚期将近,奈何小女……小女突然生了重病。老臣寻遍城中大夫,可小女的病迟迟不见好,反倒是越来越严重。这桩亲事乃是皇上赐婚,日子也是早在之前就定下的,老臣不敢有所懈怠。可……可是……”

    除了知情的几人之外,皇上和那些毫不知情的大臣们一样,都很是好奇到底后来发生了什么。

    圣上急忙问道:“可是什么?”

    赵太傅痛心疾首地说道:“可是成亲前一日,小女……小女就在府中不治身亡了。老臣原本是想着要赶去王府和王爷商量,看能不能进宫来向皇上请罪,结果在半路上遇见了薛姑娘。老臣一时糊涂,见薛姑娘和小女长得有几分相似,所以,所以才酿成了今日之事。”

    薛晴诧异地转头看向身旁的赵太傅,心里不明白他为何要说谎。

    再悄悄看向赵太傅身旁站着的颜朗,只见他对自己微微颔首。

    薛晴只好先忍着不说话。

    太子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只是他身旁的六皇子却是皱着眉、沉默不语。

    身后的诸位大臣们得知此‘真相’后,似恍然大悟般点了点头,开始有人站出来替赵太傅向皇上求情。

    圣上见薛晴此刻也只是静静地跪在下方不发一言,又看太子一直死死地盯着薛晴,于是点了点头,看向颜朗,问道:“既是如此,念在太傅多年来为我朝鞠躬尽瘁的份上,朕也不便过多责难。只是,不知世子对此事是何看法?”

    颜朗顿感方向不对,侧目向小宋大人递了个眼色,然后缓缓开口。

    未等颜朗开口,小宋大人便抢先上前来躬请道:“皇上,臣有本启奏。”

    圣上心中霎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准。”

    小宋大人道:“刚才听……听‘世子妃’说她乃江州薛氏。恕臣斗胆,敢问世子妃一句,当年江州一案,似乎薛府上有一小姐出逃,江州官兵追捕数月未曾抓到人,不知……”

    薛晴毫不犹豫地点头承认了。

    “正是民女。”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云雾之中,太子看了颜朗一眼:搞什么?他要做什么?

    六皇子却是眉目舒然,低着头嘴角微微上扬。

    圣上此刻的脸色已是难看到不行,龙袍之下,手上青筋尽显,怒目看向堂下的尚书郎。

    小宋大人只觉得上前方有一道极为可怕、凌厉的目光正看着自己,但身后那一片哗然之声却又给了他极大的勇气。

    小宋大人呼了一口气,接着抬头直面那道凌厉的目光:“皇上,此女三年前出逃,后又出现在了京城,里面疑点重重。为避免赵太傅与世子殿下受此女牵连,还请陛下准许微臣将此女押往刑部继续受审。”

    “慢!”

    要说刚才太子还没看出点儿什么来,眼下六皇子这个‘慢’字一出,太子可就瞬间看得明明白白了。

    不错啊!绕来绕去这么大半天原来是在这儿等着给自己下绊子!

    圣上想不出六皇子为什么要阻止将薛晴押往刑部大牢受审,但他此番开口必然不会说出自己想听的结果。

    六皇子看了一眼诸位大臣,随即说道:“启禀父皇,儿臣对此有一疑问。”

    圣上无可奈何只能当着诸位大臣的面点头道:“说吧!”

    六皇子恭敬道:“谢父皇。”

    圣上不免闭了闭眼。

    “请问世子妃,江州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你一弱女子,是如何走出江州地界的?”

    薛晴愣了。

    六皇子接着说道:“我想,在当时那种情形下,城中官兵在发现薛府有人出逃后,必定该是会对出逃之人大肆搜捕才对。且不论这人是否真能上天入地,便是习武之人,要想在众多官兵的眼皮子底下逃走,怕也是难事。”

    薛晴一时间想不出六皇子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忍不住微微抬头。

    六皇子转身看向她,问道:“敢问世子妃可是习武之人?”

    薛晴摇头:“不是。”

    六皇子点头,随即看向诸位大臣:“既是如此,那……看来就是当时城中官兵搜捕不力了。只是不知,连这么一个小小的弱女子都能放任她从眼皮子底下逃走,当时江州城中奉命前去抓人的官兵都是谁的部下?”

    闻此,小宋大人看了颜朗一眼,电光火石之间心领神会:“微臣记得,当年……好像是巡抚周大人。卷宗上记载的正是‘一经发现商船上藏有私铸兵器,时任巡抚周大人亲自带兵前往薛府,捉拿嫌犯’。”

    捉拿?

    薛晴一听‘捉拿’二字,就想起了那晚火光通天、血流成河的场面,于是开口问向小宋大人:“大人可是说错了?当时巡抚带着官兵连夜赶来薛府可不是捉拿嫌犯,而是……”

    “是什么?”尚书郎追问道。

    诸位大臣也不免好奇这女子为何口中像是另有隐情一般。

    只有太子,眼下心慌了、着急了,生怕她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

    薛晴一字一句道:“是诛杀!是满门诛杀!”

    身后的诸位大臣听了,先是心中骇然,接着纷纷将目光看向人群中站着的这位当年的巡抚周大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