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2/2)
怕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王府谋反的阴谋败露,死的可就不是赵琬儿一人了,只怕是整个赵府也会像当日的薛府一样,上上下下血流成河。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巡抚大人会临时派人查看货船。
至于剩下的两分不确定,大概还是因为这两个月以来王府里的人对自己挺好,自己心中莫名竟然有一丝丝不肯承认罢了。
担心今日信件之事会被人暗中告知世子亦或是王爷,依依只好将信纸烧掉,然后又故意大声了些,对小姐说道:“小姐,你也不要太担心,老爷只说夫人是头痛犯了,大夫已经看过了,了,夫人喝了药,应该过两天就会好些的。”
薛晴霎时间明白过来依依为何会对自己这么说,于是强忍着心中的仇恨,沉闷道:“家里出了事,你叫我怎么可能不担心呢?要是,要是能回去一趟,哪怕是能在母亲跟前侍奉半日也好啊!”
看过信之后,薛晴才明白,原来,冯大人与这八王爷是至交,更是多年好友。而赵太傅之所以这段时间迟迟打听不到消息,便是有八王爷一党暗中阻挠。
想到世子妃的身世,颜朗觉得她颇为可怜,便对她卸下了防备,不打算以她为饵,放什么长线钓什么大鱼了。于是就私下里把她身边的暗卫撤走,说是以后都不用再盯着她了。
她……该是想家了吧!
难怪真正的赵琬儿不惜冒死逃婚也要躲了这桩亲事。
仔细看完之后,心中骇然:原来这背后竟然藏了这样大的阴谋,自己之前的猜想岂不是?那……那小姐现在?
就这样,在‘证据’面前,面对了自己心中的愧疚,薛晴已经有八分笃定信上所言是真。
虽然不能还她一个家,但至少会很快为她的家人洗清冤屈。
赵太傅此番之所以能探听到消息,信中说是全凭借太子之力。
所以,担心事情败露,就全都推到了商船身上,推到了父亲头上,立马将矛头直指薛府,倒是把他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好不让背后的阴谋被揭发,害得整个薛府上下蒙冤,连个辩白的机会都没有。一夜之间就被抄了家、灭了门。
误打误撞相识一场,即便不是夫妻,念她一十六不到的小姑娘,流亡到了今日也是不容易,一定也是吃了不少的苦。
而眼下手中的这封书信,无疑于就是给江州一案背后的真相盖棺定论。
事情还是得要尽早处理了,免得到了后面夜长梦多。
书影今日出府回来后给了薛晴一封信。
日子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从江州到京城,要运送兵器而又不被察觉,好像真的只有走水路比较合适。
……
因为颜朗已经在心中认定,薛晴她没问题,只不过是误打误撞凑巧当了被赵太傅给找来顶替真正‘赵琬儿’的一个傀儡。
恰好冯大人又是江州地方官员,多年以来的‘清正’形象早已深入民心,要想派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禁品塞进薛府的船队而不被搜查,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是了,赵太傅定是与太子师徒情谊深厚,尽管探查消息困难,但凭借太子之力即便是不容易,但总也能打听出些什么的。
依依来了王府后,便很快察觉到了王府里面的守卫比她之前预想的还要多,就连小姐身边暗处也有人,于是曾悄悄告诉过她。
原来,八王爷的不臣之心不是空穴来风,早已与朝臣勾结,就连与吏部的宋大人也经常暗中往来,难怪外人很少能见到天牢里的冯大人。
比起等待,眼下自己的处境更是叫她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二人含沙射影地说着话,暗卫不明真相,便也在心中觉得这世子妃真真是个孝顺的女儿。尤其是看她自接到信之后,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了一整日。
依依见小姐看完信之后面无血色,于是把她手中的信纸拿过来。
回想起成亲当日赵太傅说的那些话,尽管薛晴的态度此前虽然有些偏向于王府,觉得八王爷不会是谋反叛君之人,但眼下赵太傅、太子一方的说辞和证据仿佛更为有力。
现如今这个节骨眼上,朝中很多人都在盯着八王府,甚至有些人早已恨不得在背后放冷箭。要是‘假世子妃’一事传了出去,只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因此,薛晴立马将那颗渐渐偏离‘正轨’的心给收了回来,并在私下里默默开始骂自己则能有眼无珠,险些认敌为友。
明面上说的是家书,但实则……书影的眼神中无不写着秘密二字。
暗卫将这件事告知了世子,世子的心中则是与他们的想法又截然不同了:恐怕她不是在担心赵夫人,而是想到她如今没了家,孤苦伶仃一人,想替谁担心都找不出一个人来,想要谁为自己担心也找不出一个人来。
派出去的人没有从江州回来之前,世子决定先暂时不要把世子妃的身份告诉八王爷,毕竟这背后又牵扯到了赵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