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7(1/1)

    秀淡刚要回应,姐姐的力道却陡然一撤。

    她再看去,姐姐永远闭起了眼睛。

    ……

    俞姝来的时候,看到了痛失胞姐的秀淡。

    朦胧的视线里,秀淡一直定定跪在床前,床上已经没了人,方秀浅被府里的婆子安置了,只有秀淡跪在那里,谁都劝不动。

    她没哭,人直挺挺的僵硬。

    奶娘和邓迎儿都在,根本劝不动她,过来给俞姝回禀。

    “姨娘,秀淡这般不是个办法呀!”

    俞姝没有说话,她一直看着秀淡,小姑娘脊背挺得笔直,手里攥紧了拳。

    俞姝看着她,又在秀淡紧绷的后背上,恍惚间看到了记忆深处,那个被藏在暗格子里的小女孩。

    视线一片洇红。

    原本喜乐奏响,欢庆一片的俞家,突然陷入了血海。

    “阿姝!躲在里面别出来!千万别出来!”

    “娘!”

    娘砰地一下关闭了暗格的门,她只看到刀尖的冷光闪动,下一息,视线里布满了血。

    是谁的血……

    “秀淡。”俞姝轻轻叫了床前姑娘的名字,“在想什么?”

    秀淡一直没有开口,直到听见俞姝的问话,她慢慢转过身看了过来。

    她目光穿过所有,不知看向了哪里。

    她开口说了话。

    “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我要报仇,要他的命!”

    报仇。

    要命。

    俞姝在这话里,凝在胸口的那滴仇恨之血,仿佛溢了出来。

    五爷闻讯从后赶来,一步踏进门的时候,正看到眼前的人嘴角扬着一抹笑。

    她接下了秀淡的话。

    “是该要命……该要他们所有人的命!”

    话音落地,仿佛血滴落在平静的水面上,发出啪的一声响,在平静的湖面晕开了。

    五爷心头一跳,上前想要握住女子的手,却突然被她甩开了。

    她向他看过来。

    她用口语,静默又响亮地告诉他。

    “我是反贼!”

    她是反贼,她要反了这朝廷,以她的报灭族之仇!

    脚步坚毅地离开了,五爷心头发颤地看着她离去,没入无边的黑夜之中。

    定国公府的夜一如从前安静,没有悲痛的哭声,只有恨意在人心头翻腾。

    五爷一路跟在俞姝身后,一路送她回了沁云居,又在沁云居门口默默站了许久,才回了深水轩。

    他在书房沉默。

    直到想起什么,他叫了人来问。

    “不是有个去岁离宫的御膳房老太监么?此人可找到了?”

    关于封林和周续之间的关系和作为,他或许只能从这个老太监口中得知了。

    回应的人说没有。

    五爷失落。

    但下一息,来了个急报。

    “五爷,老太监找到了,人险些没了,幸而被咱们带了回来!”

    五爷眼睛一亮。

    徐府几乎也在同一时间来了急报。

    封林得到了消息。

    “回主子,老太监被定国公府的人劫走了!”

    封林眉头皱了起来。

    “不好了……”

    *

    翌日上朝之前,五爷去沁云居看了看俞姝。

    她一夜未睡,一直坐在窗前。

    五爷心知,想劝说什么,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嘱咐人好好照看她,自己去上了朝。

    不想一上朝,便有朝臣启奏,再次提及反贼俞厉之事。

    这一次,矛头几乎是对准了他。

    “定国公两次主张招安俞厉都不能成,近来听闻又似乎在为俞厉家中旧事翻案,是不是还存了招安之念?”

    不止一人这般问。

    而他们最后的问题是。

    “从前国公爷对反王可不是这般态度,现今为何变了?”

    变了?是态度变了?还是忠心变了?

    定国公詹司柏看向这些质问他的人。

    他唇下抿了抿,今日这些人突然而起的群起质问,只怕不是巧合。

    封林指使吗?

    一个掌印太监,竟在朝中有如此大的能力,能让多位朝臣,连同上奏?

    詹五爷没有说话,反倒是皇上打了个哈欠。

    “你们今日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都来质问国公?”

    连皇上都看了出来。

    詹五爷暗暗冷笑。

    “回皇上,今日诸位都来问臣,臣有件事也想问问他们。是什么人让你们如此一致上奏?难道是怕臣查出来什么?对此人不利?”

    这话问得那几个上奏的官员一愣,眼神之间,不无互看之意。

    倒是老国公沉默了多时,在此时悠悠说了句话。

    “若是有人指使,干扰朝政,可是大罪。”

    他说着,看了五爷一眼,“国公若是知道,应该直说。”

    首辅和定国公将此话一压,整个朝堂的气氛紧压了起来,朝臣们纷纷站队,那几个质问的人,没能架住定国公,反而自己似被架到了火上。

    他们还要说什么,而五爷没有再同他们较劲下去的闲情,反而重新启禀。

    “皇上,臣以为,当年俞厉家五族被灭之事,在秦地已经传播开来,不免有秦地百姓对朝廷多添愤恨,便是日后收复秦地,这对朝廷也十分不利。

    “在此事上,朝廷不能装聋做哑,若此事真有猫腻,不论俞厉如何,朝廷亮出明白态度,彻查清楚,反而能重得民心。”

    他说完,众人无不向他看了过去。

    这话说得不错。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