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1/1)

    小夏氏一退出来,就狠狠剜了程姝一眼。

    程姝并不介意。

    若不是小夏氏找人争夺银镯,她又怎么会先下手为强,提前在伯夫人面前打了招呼?

    也正是因为小夏氏不怀好意,这才着了她的道!

    只能说,咎由自取!

    小夏氏用眼剜程姝,程姝也只是笑笑,欠身离开。

    小夏氏扶着丫鬟的手发晕,却见伯夫人身边的人跑上去追了程姝。

    她立刻让人一打听,更是差点气晕过去。

    伯夫人竟然赏了程姝一根南珠钗,以作补偿!

    她置办了九十九件,伯夫人训了她一顿,程姝出了一件,竟得了赏?!

    小夏氏气坏了,回到院里砸了一套茶碗。

    “姓程的同我不共戴天!”

    管事媳妇连忙劝她消消气,“她姐姐弟弟都来了济南,夫人不要在此时发作!”

    这倒是提醒了小夏氏。

    “派人去问问姐夫,那个程玉酌和程获到底是什么来头?!我还就要把这姐弟三个,一并给拔了,才能解气!”

    *

    小院什么都好,就是太过敞亮,毫无遮挡,以至于程玉酌也好,桐桐静静也罢,同东厢房必须有意保持距离,才不会相互打扰到。

    程玉酌想了个法子,让周常买了一捆矮竹。

    她准备栽在桃树后面,竹子不高,却也算个隔断。

    若是之后妹妹程姝派人过来,也好不能轻易窥探到东厢的情形。

    她这想法得到了成彭和小棉子的认可,两人帮她搬竹、挖土、栽种,忙乎起来。

    当下收拾妥帖,成彭和小棉子又开始将程玉酌顺道买来的假山石,也从后罩房搬过来,摆在矮竹旁边。

    程玉酌搬不动,成彭和小棉子便都去了后罩房去搬来。

    赵凛走出房门,正瞧见程玉酌在松土准备埋石。

    她匆忙看了自己一眼就低下头去。

    “吵到你了吧,抱歉。”

    赵凛没有回应,看了一眼那竹子,“箬竹?”

    程玉酌笑说是,“这是大叶箬竹,又叫寮竹,这丛同寻常大叶箬竹还不太相同,花期长,自五月便开始了呢!约莫是从江西一带移过来的!”

    她这两日心情好,赵凛瞧得出来,听她说了这般多,也没表现出任何不耐。

    他随口道,“你倒懂这些东西?”

    程玉酌笑着回答,“我正喜欢这些稀罕偏僻的玩意。”

    赵凛一顿。,,

    第13章

    赵凛讶然地看向程玉酌。

    她眉目清雅俊秀,如雨后清晨的田园,口鼻小巧玲珑,如同初春的新叶。

    赵凛仿佛感应到了什么,可他不能随意确认。

    他问她,“为何喜好这些东西?”

    程玉酌放下锄头,用水壶洒了些水,解释起来。

    “我在宫里任尚功局的司珍,虽然主管金玉宝货,但似名花名草也多有知晓,时间久了,常见的便也不感兴趣了。”

    她说着,抬头看了一眼赵凛,见赵凛目不斜视地看着自己。

    程玉酌心下一跳,“怎么了?”

    赵凛紧紧盯着她,“既是主管金玉宝货,想必自你进了尚功局,宫中年节,便多不在宫中,是么?”

    程玉酌一下想到了那年的皇后娘娘千秋节。

    她不动声色,“年节的贡品繁多,不分门别类打理妥帖不能入宫,节前节后自是在宫外的。”

    赵凛却并未放过她,“确实吗?从无例外?”

    程玉酌心下越发快跳,可她面上不露分毫,反而轻笑一声。

    “这是当头的差事,分毫不能出错,自然从不例外。”

    她这般答了,赵凛不再开口。

    正此时,成彭和小棉子搬了假山石过来。

    程玉酌连忙趁机收拾东西为两人让路,而赵凛看了程玉酌几息,才转了身去。

    假山很快布置完毕,程玉酌忍着后背的冷汗,抱了静静在怀里,回了房屋。

    她这是被问询了吗?

    她问静静,“我哪里露了马脚?难道是喜好偏僻玩意?”

    静静:“汪!”

    程玉酌叹了口气,摸了摸它的脑袋,“东宫的人真是太吓人了… …”

    “汪!”

    *

    翌日,程姝派了人上门,有那一丛矮竹挡着,丝毫干扰不到东厢。

    程姝给她送了许多日常用度的东西,还给了她一只放了二十两银子的荷包。

    程玉酌笑得不行,同程姝身边的媳妇子安氏道,“这钱你拿回去,跟阿姝说我用不上,让她自己收好,有事也能应对一二。”

    安氏连忙道是姨娘的安排,程玉酌亲自把荷包给她掖了回去,“让你姨娘听姐姐话,错不了。”

    安氏连声替程姝道谢,又说起了和小夏氏过招的事情。

    程玉酌听得解气,却点了安氏,“阿姝名分到底低一等,凡事明面上还是要紧守本分,至于那小夏氏,恐怕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让阿姝多多警惕。”

    “姑姑说得是,姨娘的意思,也怕她不罢休,只不过却怕找事到您身上来,也让您多多留意呢!”

    程玉酌点头,前后见了程姝做事妥当,暗暗放心,只是又想到这些手段,妹妹原本一样不会,如今学了十成,可见吃苦不少。

    她也回了些物什给安氏带回去,又捎了话,“安生过日子,若是遇了难事,万不要钻了牛角尖,有些事由不得人,又都在于人。”

    正是临行前师父的话。

    安氏记下了,又寻了刑春,给她送了两大包药材,都是品相不错的药,是给孩子用的。

    刑春还要推辞,程玉酌让她收下,“你记挂着阿姝,阿姝自然该想着你,不必推了。”

    刑春红了眼睛,同程玉酌道,“姑姑和姨娘这样的人品,老天爷眷顾,所以姐弟三人失散多年还能相聚!”

    程玉酌却暗暗叹了口气,可惜真的阿获还尚未找到,也不知该去哪里寻找… …

    程姝带来的药材甚是不少,待到天色渐晚,晚饭一过,程玉酌便帮着刑春一道拿着回家去了。

    刑春家的儿子正躺在床上背书,天黑着,人也病着,却不忘学业。

    程玉酌不由地看重他,勉励道,“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快快养好身体,还去学里读书吧!”

    那孩子要朝她作揖,她摆手不必,又想起来刑春弄错“琴”和“秦”的事情,笑起来。

    “若是得闲,不放教你母亲妹妹也识起字来。”

    刑春惊讶,“我这年纪,还识什么字呢?也学不会。”

    程玉酌却道不然,又摸了摸桐桐的脑袋,“识字读书知礼,什么年纪都不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