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1/2)

    现在坐这儿,只当是放松了,要是有壶小酒喝着,小曲儿听着,立马能呼呼大睡,一觉不起。

    只有定王殿下饶有兴趣的催锦秀:“有什么好玩有趣的新鲜物件儿,抓紧时间说吧,我就知道你每次叫我们来准有好事,咱们谁跟谁呀,在我们这些兄弟面前还有什么好卖关子?快快讲来!”

    唯一让定王殿下感觉不满意的是冯舒年程远青几人身上穿的是干脆利落的短打,随时随地都能下地干活的样子,瞧瞧自己身上一身闪着暗光华丽的王爷常服,与对方格格不入。

    “你这是打算区别对待还是怎么的?”

    反正定王殿下是不相信这几人没有锦绣的叮嘱,会提前换上下地的衣服,他们平时就算去工地上监工,穿着也没这么不讲究过。

    这还真不是锦绣爱卖关子,他缓缓起身,也不解释,直接带着几人到了庄子地头。

    一行人到的时候,地头已经有十几号人手里拎着铁锹,站在边儿上等待锦绣的到来。庄头远远的看见锦绣便小跑着迎上来,先是给锦绣一众人见了礼,这才对锦绣道。

    “大人,您让小的们准备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庄子里最能干的庄稼把式,也是这小半年来一直伺候土豆的老伙计,非常信得过,随时都能开始。”

    锦绣点头,这事儿需要保密,因此前来干活儿的人要身家背景干净,不会有人做出泄密的事情,即便如此,锦绣还让人私下里将他们里里外外的查了三遍,目前来说安全上应该有保障。

    锦绣便带着老爷子几人径直走入那菜地。诸人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紧跟着锦绣的步伐。

    然后便见地里种着一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的绿油油的叶子。

    定王和谢六是压根就五谷不分,但其余几人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小白,对地里的产出也有一定了解。

    尤其是宁亲王殿下,可称得上学富五车,见多识广,博闻强志,很少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但面对前所未见的绿叶子也有些茫然。

    “根据经验来说,这东西枝叶茂盛,根茎强健,叶子肥厚有力,且瞧着应该是开花之后的产物,枝叶上果子又小又少,应该不是什么适合食用的蔬菜果蔬?”

    因而老爷子推断:“这东西若真能食用,应该是食用其根茎底下的部分。”

    类似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很多药材也这样,老爷子的推断十分有道理。

    锦绣点头认可,但没有直接解开老爷子的疑惑,而是对众人道:“你们瞧瞧这土地可有作假?这是四月份的时候,我命人在这里种植的农作物,至今为止已经过去了三个月果实已然成熟。“

    锦绣的意思便是让这些人亲眼瞧瞧真伪,现在人作假的手段也很多,像是某些地方为了巴结上司拍皇帝马屁,炫政绩,经常搞出各种祥瑞,比如说一亩地亩产千斤,结果是提前让人将粮食植株移栽到同一块地里,十几块地就移栽出那么一块,然后便是所谓的狗屁祥瑞。

    西洋景儿戳破,没少让人当成笑话讲。

    几人明白了锦绣的意思,虽然搞不懂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照他的意思在地里仔细检查了一番,是不是临时让人移栽的玩意儿非常好判断,土壤松软程度不一,肥力不一,植物根茎部分的土壤和周围的土壤颜色质地不同,判断方法非常多。

    老爷子可不是个客气人,见锦绣这般说了,当即认真又仔细检查了一番,力求没有一点儿遗漏,最后才对锦绣道:“无误。”

    冯大人作为好下属,上官发话了,自然要更加谨慎认真的检查。

    最终谁都没检查出问题,还被老爷子挑出不少毛病,老人家嫌弃锦绣:“这么多人精心耕作好几个月,土壤肥力明显不足,方才还发现了好些个菜虫,一群吃白饭的玩意儿。”

    跟在旁边的庄头听了心里苦啊,你当他是不想精耕细作吗?这么多人整天闲着也是闲着,一亩地而已,施肥除草哪样做不成?他们都快闲出毛病来了,见到脚下有草,还不让拔,他心里也很难受的啊,偏大人非说不准精耕细作,太精细了得出的结果不准确,他找谁说理去?只能闷着头不说话。

    锦绣也不解释,待会儿结果出来自然能明白他的用意,只对庄头点头:“开始吧”。

    锦绣一声令下,庄头朝身后的兄弟们一挥手,那些手持铁锹憨厚朴实的庄稼把式们便按照锦绣之前叮嘱方法开始挖土豆。

    锦绣这才对着几人开始解释:“你们都知道我从小就爱收集一些杂七杂八的闲书,这些年也从书上看到了不少有的没的东西。

    这土豆就是前些年在一本杂书上看到的,说是异域有一种食物名为土豆,个个成人拳头大小,每一植株至少能结四五颗这样的果实。产量极高,味道稍甜,是果腹的好东西。

    因此在四年前便开始让人四处寻找,这几年陆续巡回了不少东西,却无一是土豆。本以为只是一本旁人杜撰来的杂书被我当真了,但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妹夫楚舟真的在当地商人手里找到了,立马变让人给我送过来。

    送来的时候已经临近三月末,我不想错过农时急急忙忙让人种下去,也不知道种的方法对不对,便没提前跟你们说,现今已然到了收获的季节,究竟是与不是也下与诸位一同见证。”

    老爷子很快便抓住了重点:“一株能产成人拳头大小四五个,一亩地能种多少株?总产量是多少?”

    锦绣仔细道:“据我所知,此物在原产地的亩产量在一千到四千斤之间,根据土地肥力地质不同,上等田和下等田产量肯定也有所差别,在此基础上,精耕细作和大面积种植又有不同。

    然而橘生淮北则为枳,换个环境在咱们明安落地,究竟有多少产量还是个未知数,需要在场诸位一同研算。”

    即便这样已经很让人震惊动心了,要知道当今天下,就明安府而言,一亩地水稻产量在六百到七百斤之间,已然是柳大人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运用了许多肥料配方和种植方法后才有的结果。不仅多柳大人来说,就是对锦绣来说也是大功一件,锦绣将事情上报朝廷之后,朝廷立马给柳大人官升一级。

    且这还是因为此方法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得不出更具体的数据,若日后推广开来,其他地区也可使用的话,柳大人的功绩也不是眼前这官升一级可别的。

    即便锦绣说目前还不确定具体产量,其他人这么一想心里也跟着火热起来,简单一算,若只有原产地产量的一半儿,也比当下种水稻产量高了许多,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在场人没一个傻的,自然清楚。

    因此老爷子面色凝重,也不和锦绣过多废话,直接在旁边拎了一个铁铲子撸起袖子动手下地去挖土豆。

    不会挖还不会学吗?何况这东西又不是什么有技术难度的,说破了关键,看一眼就会,小心谨慎点儿不弄破皮也就是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