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2/2)
其实仔细说起来,一家人中也就她和丈夫锦绣是心态最好的二人。
太医已经在明安府附近的村落寻到了五个难产的妇人进行过剖腹产,五个妇人中有三个现如今已艰难的下地干活儿,还有两个虽然在卧床休养,但根据太医检查,身体无碍,好生修养,并不影响什么。
嬷嬷想的非常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自己,古往今来,无数女子在生产这一道上就是经历一道鬼门关。命硬的就闯了过来,命薄的,便是面临保大保小的问题。
况且一家人都这么着也不是事儿,元老爷元夫人年纪不小了,这般下去或许要先于锦绣两口子倒下。
真是因为如此,嬷嬷非常担心到了保大保小那一步,元家人会犹豫。
姑爷今年也老大不小了,一个孩子对元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嬷嬷比任何人都清楚。
按照元夫人的元话来说便是:“咱家宝儿三岁之前的事情,不知道还有谁记得,反正我是记得清清楚楚。外人都说他是个小傻子,吃饭穿衣都弄不明白,更是哼哧一声都没有。
这日傍晚锦绣回家后扶着夫人在院子里散步,嬷嬷将所有的丫环都打发到廊下待着,不让他们往大人和夫人面前杵着。
虽然她将大人和自家小姐的相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非常相信大人的人品,以及他们大人对自家小姐的感情。
若是这样她还不能平安生产,也只能说命该如此。
一家人已经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过了差不多九个月。
这时候相比于元老爷和几位姨娘来说,元夫人倒显得淡定很多。
嬷嬷是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此她千防万防,日防夜防,将自家小姐住的院子围的铁桶一般水泼不进,火烧不开,就是为了保护自家小姐的安全,以及平安生产。
你要说身边有人打歪主意,我倒是信,但是说上天不让他有孩子,我是打死都不信的,便是菩萨也不能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锦绣尽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进了人事后便只能如元老爷一般听天命,向上天祈福。
越是临近生产,这种气氛越是浓烈,即便家人们在她面前极力掩藏,但通过下人之间的一些小细节,她还是能感受到。
在此一丁点可能发生的意外都不允许出现。
紧张着,紧张着,并没有习惯,反而随着生产日子的临近,变得更加紧张,到了现在这种时刻,有时候一家人一起吃饭,谁的碗筷动静大一点都能让一家人坐立不安。
元家人能任由姑爷小姐到十八九慢慢怀孕生产,难道还能看着他们在等个三年五年?等自家小姐养好身子,慢慢繁育子嗣不迟?
加上丈夫在她刚怀孕的时候就给京中娘家去信,让京城送来了最好的稳婆,宫中姜良妃还特意求皇上,送来了擅长生产,小儿妇科方面的太医,现在稳婆和太医都住在家里好几个月了,尽人事听天命,他们夫妻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姜良缘是自己想的开,一来她怀孕期间,一切按照医嘱,认真锻炼身体,吃好喝好睡好,也不过度劳累,做了一切孕妇该做的事情。
要元老爷说,若是他能控制自己紧张与否,也不用现在度日如年,每日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每日晚上闭眼前最后一件事,都是在想他的大孙子,大孙女到底什么时候会降生?然后极其虔诚认真的求神拜佛,祈求诸天神佛保佑他家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大人小孩儿都能一帆风顺。
何况嬷嬷心里清楚的很,外面不知道多少人对自家姑爷还不死心,想着眼巴巴贴上来给爷做小,或是顶替自家小姐的位置,在姑爷心里占有一席之地。不知道多少坏了心肝的人暗地里祈求自家小姐这一胎真的出点什么问题,好让他们称心如意呢。
三岁之后呢?突然就活蹦乱跳,比谁家的孩子都聪明、
到时候不说元家人怎么想?就算是他们全家都任由姑爷和小姐的性子来,单外面的风言风语便能将两人给淹没了。
锦绣见了心里挺不好受,私下里好说歹说,让大家都放松一点,免得将紧张情绪传染给孕妇,让孕妇也跟着紧张,这对大人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老爷,你亲口所说宝儿是上天赐给咱们家的福星,是菩萨身前的童子下凡。三岁之前那是因为孩子在菩萨身边受训。我就不信咱家宝儿这样的孩子,媳妇生产会遇到什么难事。
若是小姐扛不住外面的压力,主动给姑爷纳妾了小的,届时姑爷不开心,小姐心里也难过,就像一根刺扎在小夫妻俩人中间,谁的心里都不好受。
可即便是元家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保大弃小,那对小姐来说将来要面临的也并不是什么好局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但元家情况实在太特殊了,大人身边除了自家小姐,连一个暖床丫鬟都没有,洁身自好的令人感到可怕,而元家在先头老爷那一辈,那可真是千亩地里一根苗,上头辛辛苦苦生了九个闺女,最后才得大人一个儿子当宝贝似的养着。
说来也不仅锦秀一人这般紧张,全家就没有一个能彻底撒开手不管的。
惹了夫妻二人的眼是一回事,就怕有那粗心或者不怀好意的在路上做点什么手脚,夫人的身体经不得一点意外,万一出点事情便会让人后悔莫及。
可问题是道理大家都懂,但到了跟前就是做不好。这紧张他就不由自主。
首先一个难产,对女子的身体损伤比旁人想的要大很多,有时候是一辈子的事,有时候要将养个三年五年才能慢慢好转,
但是锦绣之所以这般淡定的原因,是因为最近这些时日他从图书馆找了许多关于剖腹产的资料交给京城来的太医和稳婆,让他们二人深入研究。
闲杂人等不仅要在廊下呆着不许动,嬷嬷还特意吩咐了心腹丫鬟盯着那些人,以防有人起了坏心思。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元家的氛围变得奇奇怪怪,好几个月如此,下人们也从一开始的不习惯,手脚僵硬,不知道该听谁的,到现在的麻木清醒,不管哪个主子说了什么,他们都能认真坚持做完手头的活,一点都不耽搁正经事。
三年五年之后,小姐也不年轻了,她和姑爷之间的感情还能否回到现如今,这都是个未知数。
锦绣见了也没有办法,只能尽量让他们双方减少不必要的接触,以免互相传染彼此焦虑的情绪,可尽管这样姜良缘还是感受到了一家人对她肚子里的孩子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