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1(1/2)

    另一个汉子没等村长回答,直接道:“当然是真的,咱们兄弟在城内听得清清楚楚,人家城里人都在讨论这件事情,说是翻过年,要来好多有名望的先生来在城内书院教书,人家城里人已经在想办法托关系将自家娃子送去书院读书,怎么可能有假?”

    还有人说:“消息肯定是真的,否则咱们聚在这里是为了什么?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只知道大概,并不清楚具体情况,这入学到底有什么条件,要年龄多大?或者说束脩是多少?俺们家砸锅卖铁也想送娃子去书院读书。”

    村长见终于有人提到正经事了,咳嗽一声,将手里的烟袋在炕沿上磕一下,发出沉闷的声响,这才对满屋子的老少爷们儿说:“这消息肯定是真的,回村前我特意去衙门问了一遍,刚好遇到谢大人,大人给了肯定的回复。

    人家说了,要是能上学,当然是全部上学的好。

    这点咱们也知道,能去外面做个账房先生怎么着也比在土里刨食强不是?”

    所有人都点头应和,乱七八糟的声音在屋内响起。

    村长再次咳嗽一声,但众人激动讨论的声音盖过了村长的咳嗽声,不得已,村长再次将新买的烟锅在木头炕沿上敲了两下。

    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村长才继续说:“不要打断我说话,没有一点组织性,纪律性,咱们应该学学人家衙门里在田间地头开会的样子。

    那个场景有谁没瞧见没?就那样,等我说可以提问的时候,你们大家有什么问题就举手回答。

    有没在自家地头见过衙门差役,给大家伙开会的场景的没?既然没有,咱们就按照那个流程走,不要罗里罗嗦的,中不?”

    现在对大家而言,这都是小事,没什么不能答应的,众人七嘴八舌的,答应后就催促村长说重点。

    村长瞬间不满意了,再次用烟锅使劲敲了两下,

    大声呵斥道:“注意纪律,注意纪律!有没有一点纪律性?有没有一点组织性?刚说过的话就忘了,是不是蠢?是不是蠢?

    难怪你们这些人一年到头了,还是没有得到进城的名额,你们这样的,我要是知州大人,我也不乐意给你们。

    连个话都听不明白,让你们能干啥呀?说让你们往东,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就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村长也是来气,你说好好的东城房子住着,暖暖和和,干净又整洁,周围还都是有素质,讲文明的邻居,大家住在一起,城内哪里有活干,还有街道办的过来通知他们。

    谁想挣个零用钱就可以随时去。

    非要跑回村里住,现在茅屋草房冷不丁回来四处漏风,十分不习惯,才短短一晚上,感觉骨头缝里都被风渗了进去,浑身疼。

    想想在城内住的小半年,那简直是神仙日子,屋内恒温,冬暖夏凉,不用去远处挑水,每日进城打打零工,回家的时候乘坐公交给送到自家门口,那小日子才叫一个舒服自在。

    但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是这群小兔崽子的村长呢?当一日村长就要为这群小兔崽子负责一日子,真是造孽。

    村长心里吐槽无人可知,但众人见他脸色不好,也说了重话,瞬间安静下来,开始听村长说他从城里得到的消息。

    再次咳嗽一声,对他达到的效果非常满意,村长大声道:“入学的资格非常简单,但凡是家里五岁到十八岁的娃子,只要想上学都能去书院报名。

    关于这点,知州大人没有旁的要求,但我想着咱们总不能将自家傻不愣登连人话都听不明白的孩子给人送去书院,丢人现眼。

    不管怎么着都得送个机灵懂事,会看眉高眼低的吧?关于这点,你们还有什么意义吗?”

    见众人摇头不说话,村长继续说:“关于第二点,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束脩问题,我这里也得到了准确的答案。

    小孩子束脩高,大孩子束脩低,至于原因,我想不用说,你们也明白。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要人家书院先生操心劳累,大孩子可以在书院帮忙,不管是打扫卫生,还是给人家捡两捆柴火,总之能顶替一部分束脩。

    总体而言,束脩比较便宜,咱们每家每户咬咬牙都能出得起。

    一学年大约七百个铜板。

    每年书院放寒暑假,寒假一个半月,在每年冬季最冷的时间,暑假一个半月,在每年夏季最热的时间,这段时间学生们不用去书院读书,可以帮家里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

    至于读书期间,实行每周一休制度,至于何谓一周,根据衙门大人讲,七天为一周,一周的最后一日休息。在休息这天,先生不用上课,学生不用读书,可以自由行动。

    每年书院会给读书的学生娃发放冬季校服和夏季校服各一套,都是上好的布料。比咱自家穿的不知好了多少,那可都是免费的。

    还有在书院的吃住问题,所有人一视同仁,头两年都是免费的,等到了第三年,若是通过了书院的考核,便可以在第三年继续白吃白喝,跟着先生们读书。

    若是通不过书院的考核,那么可以直接滚蛋了,滚蛋前还要将前两年在书院吃的,喝的全部赔给人家书院。

    我想着这点也能理解。人家书院好心好意免费供大家吃喝,自家娃子如若是还不争气,不好好读书,辜负人家一番心血,人家不打上门来找大人理论一番,都是讲理之人。

    到了那种情况,就算书院不让咱们家不争气的娃滚蛋,我老头子也没脸让自家娃在书院里占公家的便宜。大家伙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孩子们是真的有福了,这一切都要感谢知州大人。

    你们可别以为人家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是骗人的,你道我听说了啥?人家衙门里的大人说了,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书院都要进行考试,每次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都有奖励,知道奖励什么吗?奖励的是真金白银,从两个铜板到二两银子,大小不等。

    都听好了,是二两银子!!!”

    早些年明安府附近这些村民一家子辛辛苦苦一整年,能落到手二两银子就已经是富户了,现在咱们娃儿,只要每月的月考名列前茅,就能得到二两银子,就问你动心不动心。

    村长心说别管别人动不动心?反正他是动心了,要不是他这一大把年纪了,他也想去书院挣这二两银子。

    下面的一群汉子听了顿时嗡的一声,人群就炸了。

    二两银子,那是什么概念?要是自家娃儿考得好,一年不仅束脩免费,还能往家带有银子,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还免费给发放两身衣裳,他们这些做爹娘的一年到头也穿不了一身新衣裳,谁家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