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1/2)

    等下午元老爷休息好,起身一家人开饭时,听到小厮说了外间的传言,锦绣差点儿一口茶呛着自己。

    锦绣:“祖父祖母?”

    锦绣觉得自己不开心了,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家人被冒犯了的感觉,比被人当面冒犯自己更让人无法接受。

    但是元老爷元夫人二人,看的十分开。眼见锦绣脸色肉眼可见的阴沉下来,元夫人还劝解道:“咱们家情况特殊,与别家不一样,你爹今年五十九,娘比你爹还大三岁呢,今年已经六十二啦!

    这个年纪,别说被人误会成你祖父祖母,就是说我们二人是你太祖父太祖母,都有人相信。没什么好在意的,事实如此。”

    锦绣就是非常烦躁,难以面对父母都上了年纪的事实。人一旦上了年纪,不管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他心里十分抗拒想这个事情。

    元老爷自然看出了儿子的心思,边美滋滋的喝一口锦绣特意从乡下带回来的樱桃酒,边教训儿子:“这有何接受不了的?你当你爹娘是泥捏的不成?当年你娘生下你前后,咱们家经历的风言风语还少了?

    爹不是照样活得好好地?现在咱们家的生意还得到了陛下的认可?儿子出息,儿媳贤惠,女儿们各个过的有滋有味,不知多让人羡慕呢,被人说几句老又怎么了?爹又不会因为别人念叨两句,凭白多长几岁,你都是多大的人了,还这般幼稚。”

    锦绣无奈的看一眼他爹,心下的恼怒倒是没了,打定主意回头定要出去辟谣,嘴里转移话题道:“您先前还有事儿要与我说呢,怎的一教训起我来,反倒忘了正事呢?”

    说到这事儿,元老爷元夫人面上稍显沉重,锦绣夫妻也被两人整出来的气氛感染,一脸严肃的等着老爷子发话。

    “你二叔身子这几年越发不好了,现在就用药材吊着一口气,看着是放心不下启光那孩子,大夫说,长则两三年,短则几个月,都是说不准的事……”

    元老爷话没说完,锦绣听着记忆却有些遥远,说起二叔一家子,他去年回乡祭祖的时候还见过面呢,怎的现在提起来,这般陌生呢?

    元夫人解释道:“你大堂哥启珍老实憨厚,得了秀才功名后,在县城里办了家私塾,收几个孩子教导,一家子的日子过得倒也和美。

    老二启称今年都三十七了,家里家外的事情一大把,什么都不管,全部要靠你二堂嫂打理,委实辛苦的很,索性去年终于考上了秀才,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没成想你三堂兄启夜堂兄今年考中了举人,本是有机会候补个九品官的,愣是被你二婶给搅黄了,家里闹得不可开交,本来你二叔身体就不好,这一气,人直接倒下,从此起床都困难了。”

    启珍和启称都是二婶王氏的孩子,两人是亲兄弟,嫡出。而启夜却是姨娘生的孩子,嫡庶之间本来就存在天然矛盾,作为庶出的启夜却一直压着嫡出的启称一头,这让心高气傲的启称如何受得了?

    大堂哥心宽,不在乎这些。

    但二堂哥启称却不是个好性子的,这些年一直明里暗里的和三堂哥启夜比较,奈何处处都比不过,怕是早就心理变态了。

    元夫人就直说了:“启称考了这么多年,终于考上秀才,与启夜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启夜后脚就成了举人,启称的性子必然是不甘心的,这不,在背后撺掇着你二婶儿,将启夜的差事给搅黄了。”

    末了,元夫人又补了一句:“还有启光,小时候在学堂经常被你揍的那个,今年十九了,说了几门亲事,他都看不上,一事无成,身上只有个童生功名,加上时不时回娘家炫耀一趟的玉绣。

    这么闹心的一家子,我要是你二叔,也是不能放心闭眼的。”

    锦绣听得一脑门的官司,闻言只讷讷道:“如此也不全然是坏处,至少二叔他老人家现如今瞧着,是不放心去的。”

    话音刚落,就被元老爷给收拾了:“小兔崽子怎么说话呢?你爹我就这一个亲兄弟,跟你说这些事是让你心里有个章程,不是让你看笑话的!

    你这是在笑话你二叔吗?不,你这是在笑话我这个当爹的!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我的鸡毛毯子呢?兰娘你去将我的鸡毛掸子拿来!”

    第129章 果酒蔗糖   拍马屁

    元老爷一来也没急着做什么, 反倒是在谢六的带领下,一大一小,两人将明安府周围逛了个明明白白。

    谢六尤其喜欢那个非常自由开放, 什么都能寻摸到的综合性市场, 而元老爷本人则喜欢小吃街,且两人都对明安府内的公车有着谜之喜爱,放着自家好好的马车和现成的车夫不要。

    荷包里装满里零零碎碎的铜板儿,和人挤公车唠嗑儿,好似有数不尽的乐趣。

    谢六对元老爷抱怨道:“您老人家肯定不知道我这差事做的有多艰难,就说那随地带大小便的事儿吧,我盯着人将公厕建成,里面的抽水设施做的多好啊,解完手, 就随手一拉,秽物都被冲洗的干干净净。

    偏就有人不会用, 说了也听不明白,还要人亲自在旁边给讲解, 您说我容易吗?

    这都不是最让人生气的, 还有那明明放着现成的茅厕不用, 非要东躲西藏, 随地大小便的,怎么说都不听, 最后没办法,我只能让人放出话去, 每个公厕门口,每天随机给前去上茅房的人发放二十个铜板儿。

    嘿,您猜怎么着?有那铜板儿吊着, 倒是所有人都去公厕了,但为了二十个铜板儿,有些人一个时辰愣是上了十二次茅房,被人逮到了好几次还嘴硬不承认,更气人了!”

    谢六嘴上说的抱怨,脸上满是骄傲,把他和全城人斗智斗勇的事儿挑着能拿得出手的说给元老爷听,心下等着一大波夸奖来袭。

    元老爷听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儿了,听罢摸摸谢六脑袋:“你是个好孩子。”

    简单一个举动,让谢六突然感性的红了眼眶,有句话不过脑子脱口而出:“您要是我爹就好了。”

    说罢觉得不好意思,急忙找补:“我的意思是,我爹从没这么摸过我的头,也从没这么夸奖我,他只会嫌弃我闯祸,又不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等我闯了祸,又拿着棍子在所有人面前教训我。”

    谢六本来不觉得有什么,突然这么一说,也觉得自己有些可怜,脑袋都耷拉下来不想动弹了。

    元老爷拍拍谢六肩膀,没就着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走吧,不是说明安府就没你不知道的地方吗?今儿还准备去看看府城最大的制糖作坊呢。”

    谢六一听又打起精神跟上元老爷的脚步:“这个您还真难不倒我,不过我跟您说,熬糖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苦力活儿,我听人说,年景不好的时候,甘蔗没长成,本身就干巴巴的,里面的糖分少的可怜。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