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1/2)

    若是经过证实,方法确实有效,官府一次性奖励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一个普通农家不偷不抢,大概要积攒大半辈子吧,这样也不怕他们发现什么好东西,藏私不肯拿出来了。

    有这五十两银子在前头吊着,也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这件事就交给柳大人吧。”

    柳大人一听双眼就亮了,这些年他除了本职工作外,做的最多的就是这方面的事,自问整个衙门里,没人能比得上自己。

    信心满满的离开了。

    锦绣背着手看了眼空荡荡的大堂,突然感叹:“不管是什么利益目的,但凡是个人,心里就有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想法啊!这不,只要给个机会,一个个嘴上说不要,身体却身诚实嘛!”

    当然,这些人身体诚实背后还有什么小算盘,锦绣也能猜出一二。

    一连处理了好几天事情,好不容易有空回后院儿去休息,才发现,不仅是自己忙,夫人也没少做事。

    院子里焕然一新,走廊上,院子里的花草充满了生机,假山角落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来本地后新买的丫鬟婆子,前些日子看着还不甚有规矩。

    这才几日功夫,这些人走在廊下,一个个规行矩步,见到他进来,无声的行了礼后,手头的事情也没耽搁下来。

    径直来到小书房,果然夫人在里面算账,下面站着三个管事,锦绣进去的时候,其中一个管事正汇报完自己的差事。

    锦绣只听他夫人三言两语就将这位管事接下来大半年的差事给安排的明明白白,管事本人也很信服,甚至真心实意的称赞了两句:“夫人想的甚是周到。”

    锦绣默默坐在窗下,捡起倒扣在桌上的书翻看,看内容,竟是神仙志怪的话本,锦绣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半躺着,没看几页,耳边是自家夫人温和清悦的声音,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等一觉醒来,外间日头正烈,身上搭这一条薄薄的蚕被,夫人坐在不远处翻着一本书看的津津有味,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秀美的侧颜让人见之忘俗。

    “老家书房有很多比夫人这话本子更有意思的书,回头我写信给寿伯,让他老人家找人帮咱们运过来,够你看许多年了。”

    姜良缘被锦绣的声音惊动,放下手头的书,笑眯眯的看向他:“醒了?这段时间累坏了吧!”

    锦绣摇头,起身伸个懒腰:“在京城一年多,每天作息都有规律,确实没怎么熬过,一时有些不适应。”

    姜良缘给他拧了个热帕子敷脸,随意问:“万水村那个淮海王的事儿是真的吗?你弄出来的动静挺大,这两日不少夫人上我这儿打听,被我给搪塞过去了。”

    锦绣放下帕子,笑眯眯道:“夫人觉得呢?”

    姜良缘摇头:“拿不准,我听到的都是不知过了几手的消息,做不得准。”

    锦绣也没为难人,将自己的推测说了,最后拉着夫人的手道:“我个人觉得,是真的可能性极大。”

    姜良缘惊讶:“传言淮海王当年从海外寻来了杀伤力极大的武器,且积攒了无数金银财宝,前朝皇室一直在觊觎,现如今,本朝已经历经百年,还有人心心念念的。

    您这大喇喇说出去,就不怕出事啊?”

    锦绣笑眯眯摇头:“怕什么?我已经私下里让附近的驻军秘密驻守在那里,什么人的动作,都在驻军首领眼里。

    且不管是什么人,要找什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混进做工的团体中,去帮万水村的村民修建梯田,改造灌排系统,或者去修路。

    不管是谁的人,目的是什么,只要进了我的地盘儿,统统给我先把手头的活儿干好才能想其他的。”

    姜良缘:“你故意的。”说的十分肯定。

    锦绣笑眯眯的也没反驳,只道:“实在是最近手头的事儿太多,一时忙不过来,下下之选。”

    姜良缘:问问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姜良缘还有个疑问:“夫君你就不好奇淮海王留下的宝物吗?”

    锦绣笑的像个小狐狸似的:“夫人,少说,现在距离前朝淮海王被圈禁,也过去两百年了吧?不管多有用的武器,放上两百年,不好好保养,且不说杀伤力是不是一如往昔,单就这明安府的潮湿气候,日积月累之下,怕是只能生一堆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了吧!

    至于挖出来的财宝,有驻军在那儿守着,只有上缴朝廷的份儿,谁都别想占一个字儿的便宜。”

    姜良缘:“你果然是故意的。”

    第124章 转移视线   淮海宝藏

    不几天, 一心扑在研究各种沤肥方法上的柳大人,十分热情的给锦绣带来一个瘦高的青年人。

    第一眼,锦绣就认出了年轻人的身份, 起身相迎:“郑管事, 怎么是你亲自来了?”

    来人正是元家商队在南方的总管是,繁忙程度与锦绣这个知州不相上下,能抽出空跑一趟,确实让锦绣意外。

    郑管事见到锦绣,实打实的下跪行了个礼,不仅是商人见到官老爷的阶级压制,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开心。

    按照郑管事的想法,之前元家背后虽然也有姜家做依靠,但总归没有自己人来的让人安心。

    现下少东家本人已经是从四品的知州, 虽然与姜家相比,不值一提, 但对元家众人来讲,就是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锦绣将人扶起后, 郑管事才笑呵呵的告诉锦绣:“大人您写信给南边儿的姑爷, 姑爷收到消息, 本来是想走官路将稻米种子给您运过来的。

    后来听说那一段儿的官路并不顺畅, 于是找了咱们家在那边儿的商队将您要的东西给快马加鞭送过来,就怕赶不上春耕, 耽搁了您的大事儿。

    说到这个,就是锦绣前段时间要求让衙门给当地百姓做动员工作, 在万水村等五个村子种植水稻,这种子就是锦绣经过深思熟虑,找了在南方某地当知县的姐夫楚舟要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