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2/2)
这会儿吴才就阴阳怪气的感叹:“哎呀这不是三宝斋新出的蔗糖吗?光这一个盒子就三百钱,小元大人可真舍得!
更加不容易的事很快就发生了。
但谁都不愿意这时候出头,一来,大家考科举的时候,侧重点不一样,学习的重点肯定也不同,有擅长的部分,自然也有不擅长的部分,很少有四书全部精通的人才。
正在众人笑闹成一团的时候,刘大人行色匆匆的进来,对众人道:“侍讲冯大人突然身体不适,在进宫的半道儿上被人抬去太医院了,不能让陛下那边久等了,侍讲学士卫大人已经快到太和殿门口了,谁四书治的好?临时替一替!要快!”
众人不说话,林如松有些意动,但刘大人将视线放到锦绣身上:“元大人,就你了!你在四书上的功底大家有目共睹,整理一下,快跟本官进宫,别让卫大人久等了!”
锦绣跟着卫大人低着头进了太和殿,大概扫了一眼,皇帝坐在上首喝茶,内阁的许大人坐在下首,低眉不与, 殿中还站着好几位户部的,工部的, 吏部的官员。
众人哄堂大笑。
锦绣应了一声,跟在刘大人身后进了宫,心说:刘大人平日里看着老实憨厚,内里也是门儿清,这时候选我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拿我挡枪,犯了小错,皇帝看在姜家的面子上不会惩罚,有功劳别人也没法儿眼红,是个老狐狸了。
众人心说:又来了又来了,分明每次挑衅,都不是小元大人的对手,干嘛还要故意给自个儿找不自在?
万一被陛下问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去,那不仅没能让上官高看一眼,怕还会给陛下留下个功底不扎实的坏印象。功劳没有,反倒将自己给坑了。就是那句话,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当然,不识趣的人永远都不识趣,方才有人不在,分蔗糖的人大概没注意,直接将东西放在大家办公的桌子上,吴才自然也没错过。
啧啧,有些人会投胎就是了不得……”
皇帝不知出于何种考量, 与臣子发了一上午脾气,事情没有解决,中间休息间隙, 听底下的小太监禀报说:“陛下, 翰林院侍讲学士和侍讲在外间候着,可要召人进来?”
说罢同情的拍拍锦绣肩膀:“临时被拉来的吧?第一回 就遇到这种糟心事儿,你也是不容易!”
锦绣:“……”
锦绣心想:出动了好几个部门的官员, 看来遇上的事情不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没打过交道,但在不同场合听人提起过, 锦绣记忆力一向好, 大概还有个印象, 不至于不知道对方的身份。
卫大人叹口气:“今儿若是陛下没心情听讲还好,咱们悄悄地来,悄悄地回,这事儿也牵扯不到咱们头上。
今年七月间,那边气候还算温和,但到了七月末,各地气温逐渐升高,开始有了干旱迹象。
但谁让人是皇帝呢?
锦绣清晰的看见卫大人的身形瞬间僵硬住了。
二来,就是锦绣心里想的:“侍讲学士进宫给陛下讲书,还要提前三天准备教案,多加揣摩呢,现在临时顶替,万一哪句话犯了陛下忌讳,得不偿失!”
这没头没尾的,卫大人什么都不知道,一上来就让解决问题,还给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应承不应承都是错的。
锦绣可不会惯着吴才这坏毛病,当即走过去将他手里的盒子一把拿过来,转身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道:“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皇帝一扶额头,这才想起来:“今儿是要听卫成朗说些事情,这一忙就给忘了,直接让人进来吧!”
跟着卫大人给皇帝见了礼,起身后乖乖站在卫大人身后, 就听皇帝石破天惊道:“刚好,卫爱卿最是博古通经, 以往讲学时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今儿这事其他人也没个具体章程, 不如卫爱卿你来说说吧!”
林如松非常捧场道:“小元大人你会说话就多些!”
结果两人急匆匆到了太和殿外,见卫大人还在外间候着,心里都松了口气。
若是等会儿宣召咱们进去,那就是要拿咱们出气的意思,这事儿我有经验,当自己没长耳朵眼睛,任陛下出了气就好了。”
第108章 引水灌溉 扯闲篇
“是这样的,众所周知,南方地区我咱们国家最重要也是最富庶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到了七八月间,南方地区不是洪涝就是旱灾,若是能风调雨顺,定是丰收之年。
我可真是谢谢您的理解了。
这事儿按理来说,对众人是个机遇。
就听旁边一个圆脸胖乎乎的官员,笑起来像个弥勒佛似的,朝卫大人一拱手,将事情噼里啪啦说了个清楚明白。
钦天监的人也说了,今年南方可能出现干旱,十日前南边儿来的奏折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农人们开始自发的抬水灌溉。
卫大人却对两人示意,低声道:“陛下正在里面发脾气呢,一开始进去了两位户部大人,后又宣召了内阁的许自清许大人,进去小半个时辰了还没出来,这会儿功夫,光是茶盏都摔了四次了。”
都说各司其职,卫大人身为翰林院侍讲学士的指责,就是帮助皇帝查阅订正各种史料,文献,顺带讲学,让解决什么问题,这压根儿就是难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