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1/2)
周文也很惊讶,没想到这件事到现在,最后知道的竟然是姑父,简直不可思议。
锦绣想了下,回到房中在箱笼中翻出一个黑漆小匣子放在元老爷眼前。
然后视死如归的将事情的起因经过一股脑儿说了:“就是这样,爹您别生气,养殖方子也送您一份,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千万别跟儿子客气!儿子这不是最近给忙糊涂了,一时没想起来告诉您嘛!”
不生气是不可能不生气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生气。
元老爷看着匣子里颗粒饱满的,光泽莹润的大珍珠,脸色十分臭,一副被不孝儿子伤透了心的模样,沉着脸将两人直接赶出了屋。
元老爷的气一直生到十日后运船到达京都城外的码头,等船稳稳地靠岸后,锦绣和周文并一个管事亲自盯着人将船上的箱子搬运到岸上,交给元老爷在京城的人,混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低调的带走。
生怕出了什么纰漏,两人需得从头到尾的盯着,周文轻声道:“我只要一想这些箱子里装的宝贝万一丢失一件,心就忍不住先痛一下。”
锦绣深有感触:“我也是这样想的。”
当然站在船板上的元老爷三人可没两人这么多想法,尤其是刘姨娘,远远地看到了岸边的一家子,在一家子人中,一眼就认出了将近二十年没见的女儿秋绣,眼泪一瞬间就落下来。
元夫人拉着刘姨娘的手,轻轻拍了拍以示安慰。
可刘姨娘的眼泪就跟不受控制似的,越擦越多,很快将一整块帕子都沾湿了。
元老爷见状,扶着元夫人的手,三人直奔岸边站着的三姐一家子。
不仅刘姨娘激动,岸上的秋绣同样激动。
就连三姐夫也十分激动忐忑,在三姐夫钟志景心里,他这个老岳父那可是天底下顶顶聪明的人了,虽没读过什么书,但一双眼睛能瞬间将人给看透似的,钟志景觉得他心里的小心思,在岳父面前,从来都是透明的。
要不是这些年定居在京城,和岳父的接触少了,钟志景甚至有一种错觉,如果他一直在岳父身边的话,哪一天对不起秋绣,不用秋绣说什么,岳父就能动声色的让秋绣丧夫。
钟志景对元老爷这个岳父,可谓是打从心底的又爱又敬又畏,心里是真将元老爷当成父亲尊重的。
在钟志景心里,元老爷可谓是影响了他一生的人,有时候扮演的角色,比他父亲更像父亲。
元老爷可不会想这么多,那边母女两哭成一团互相依偎在一起说小话,元老爷笑眯眯的接受了几个孩子的见礼后,亲切又不失温和的对钟志景道:“志景啊,这码头人来人往的嘈杂的很,咱们先回家吧,有什么等安顿好了再说。”
钟志景连忙应道:“岳父您说的是,咱们先回小婿家中安顿,您和岳母在家中多住几日让我和秋绣尽尽孝心。
要是您在家里实在住不惯的话,之前宝儿离京前,让秋绣帮忙找的宅子也有着落了,这几天小婿亲自盯着让人打扫呢,等回头家具什么的安置妥当了,您搬过去住也行,反正离得也不远,走几步路的事儿。”
元老爷满意的拍拍钟志景肩膀:“辛苦你们了。”
就一句话,让钟志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爹去的早,他是真将元老爷当爹一样尊敬。被元老爷这样对待,让钟志景有一种做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被爹夸奖的自豪感。
等锦绣和周文看着元老爷的人将箱子全部搬走后,已经是一个时辰后。
两人不约而同松了口气,周文小声对锦绣道:“还是觉得姑父的人靠谱一些,要让我自己保管,我这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的。”
两人匆匆和元老爷他们会合,一起回了钟家。
三姐早在前几天就将元老爷他们住的院子收拾出来了,到了家中,引父母去院子休息时,面带羞愧的对元老爷道:“爹,女儿不争气,这么多年靠着家里接济在京中勉强度日,也没置办个体面的宅子。
现下院子狭小了些,委屈您和娘她们了。”
元老爷笑眯眯摇头:“这有什么,只要你和志景还有孩子们都好好的,爹这心里就开心,本也不图你们飞黄腾达荣华富贵,你们的小日子过的和美就行。”
秋绣凑到元老爷跟前,小声道:“爹,宝儿给我送珍珠那事儿,您知道吗?女儿现在手里有银钱了,想多给孩子们置办些产业。”
元老爷一提起这个就来气,但不能在女儿面前掉了儿子的脸面,于是面上还要笑眯眯的点头:“自然,你弟弟他从小到大就很乖的,有什么大事都喜欢和爹商量。”
秋绣放心的点头:“如此女儿也能放心的使了。”
锦绣回来,钟家最开心的莫过于三个孩子,一绝醒来,外面天色已经暗沉下来,屋子里光线昏暗,锦绣听见明仁明智在窗下淅淅索索的小动作。
可能是锦绣起身的动作太大,被窗下的人听见了,两个孩子跑进来,叽叽喳喳围着锦绣不停的说话。
锦绣也不嫌烦,两人于是说的更加起劲儿了。
不知怎么的,明智突然说道:“爹给明礼姐姐定了一门亲事,日子就在下月初三,男方是这次进京赶考的举人,同进士出生,在北边儿谋了个县令的职位,人还算机灵,家里在这方面也能使上力。
等两人成亲后,那人直接带着姐姐去任上。”
下月出三,距离现如今不过十几天的功夫。
明仁道:“这样也好,爹好不容易找着这么一个样样齐全的,也算是对明礼妹妹尽心尽力了,这次明礼妹妹的亲事,娘说什么都不肯参合。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