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1)

    楚舟顺从的又一次穿上婚服,站在母亲面前, 让母亲打量。

    无奈道:“娘,您都让我试了好几次了, 没问题,很合身。”

    楚母又让楚舟脱下来:“娘先给你收着,等天亮了再穿, 这不是怕万一有问题,还来得及改改嘛!”

    楚舟坐在楚母身边,轻声道:“娘,成婚后阿舟怕是很少有时间在您跟前尽孝了,您和爹日后要善自保重啊!”

    楚母想的很开,反倒宽慰楚舟:“你是读书人,是咱们家的骄傲,就算不成亲,日后在外地奔波,也少有机会回家。

    爹娘身边不缺孝顺孩子,但你却是咱们整个楚家的希望。

    出绣是个好孩子,这几年逢年过节,从未遗忘过咱家,让人送来的年礼也十分贴心,日后你们成亲了,也别因为忙碌就少了对妻子的照看。

    那孩子从小没吃过苦,不像咱们村里长大的孩子皮实,该如何过日子,你要心里有个数。”

    这时楚父进来,只对楚舟道:“这几年元老爷对咱们楚家助益良多,爹不管你日后如何,就只一句话,做人不能丧了良心。”

    楚舟苦笑不得:“爹,娘,在你们心中,孩儿就是那种人吗?再说,锦绣和阿文也没少来咱们家,您二位瞧着他们是能看着自家姐妹被我欺负了不吭声的性子吗?”

    楚母道:“这么说也对,锦绣是个心肠再好不过的孩子了,要是我有适龄的女儿,一定想给女儿找个像锦绣的女婿。”

    这边三人正闲话,外面有人敲门道:“元家锦绣少爷让人给阿舟送东西来了。”

    楚舟心下好奇,最近一段日子,因为他要和出绣成亲的事,锦绣和周文见了他,就像见了要拱他们家大白菜的猪似的,没个好脸色,怎么突然就有东西要送呢?

    元家来的是锦绣经常在锦绣身边伺候的下人,来之前就带了满满一兜子点心糖果,见了小孩儿就发,这会儿身边围着一堆小孩儿,七嘴八舌的要吃的。

    等楚舟出来时,小厮已经将兜子翻过来展示给一群小孩子看:“这下真没有了哦!要吃的话,明早再来吧!”

    小孩子见要不到好东西,一哄而散。

    小厮笑眯眯上前对楚舟行礼,举起手中的盒子道:“这是我家少爷让小的连夜送来给您的,嘱咐您最好找个没人的时间看!”

    楚舟心下疑惑,接过盒子,谢过小厮,才回到自己屋中,外面满是族人们来往的烟火气,屋子里听着,让人心里生出无限喜悦。

    打开盒子,见是一本封皮上没有任何标记的书,楚舟眼里闪过迷惑,想起之前在锦绣书房中见到许多这种没有封皮的书,有些好奇的翻开一瞧。

    这一瞧,楚舟的脸瞬间爆红!

    失了往日清冷从容的样子。

    楚舟先是将书重新放回盒子,快步到了门边,将屋门从内里拴上,这才红着脸到了床边,再次翻开那本书。

    虽然满脸通红,鼻尖冒汗,但神色认真,像是在学习什么圣人之言。

    仔细看的话,眼睛里还有恍然大悟和羞赧之意。

    这一晚,楚舟因为锦绣送来的书,彻底失眠了。

    而始作俑者,锦绣,却是和周文两人商量了一夜,要怎么折腾楚舟,给楚舟一个下马威。

    两人还带上了已经成亲的冯舒年与程远青,还有来凑热闹,一直和楚舟看不对眼的时丹阳,五人连夜设计了五道关卡,决定让楚舟好好感受一下来自新娘娘家人的威力。

    至于前来迎亲的楚舟,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遭,带上楚家的族兄还有何烈,一帮人也是准备大干一场。

    双方摩拳擦掌,做好了万足的准备,没想到楚舟在第一关,和冯舒年对上,一连做了三首催妆诗才勉强过关后,元老爷紧急让人将锦绣几人逮到一边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误了吉时。”

    锦绣一听就知道是楚舟在使坏,他们设计关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楚舟能力问题,根本没想到简单的催妆诗,楚舟竟然用了小半个时辰。

    这后面还怎么玩儿?

    吉时可都是提前请人算好的,一不小心错了时辰,那问题可就大了。

    锦绣咬牙:“好你个楚舟,我记住了!”

    于是,碍于时间问题,后面几关精心设计的关卡没用上,几人还要不着痕迹的给楚舟放水,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直到楚舟站在锦绣跟前,锦绣深深地看了楚舟一眼,终究没出什么为难的问题,直接带着楚舟到了前厅。

    出绣正在前厅拜别父母,元夫人满眼不舍,嘴上却说着让女儿嫁人后孝敬公婆,照顾家里,辅佐夫君的话。

    元老爷沉默着没开口。

    锦绣看着眼前一幕,心里终归有了自己看着长得白菜终于还是被猪给拱了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这猪是自家白菜选的,还是和他同窗几年的好友,最起码知根知底,心里又好受了些。

    楚舟非常贴心的没有上前打扰出绣和父母拜别,末了,上前和出绣并排跪在元家二老面前,郑重道:“感谢岳父岳母今日将出绣交于我手,日后楚舟定携出绣之手,走完一生。”

    元老爷道好,元夫人拍拍出绣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

    尽管楚舟置办的宅子距离元家不过一条街,但过了今日,终归是不一样的。

    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寿管家在外面提醒:“吉时到了。”

    锦绣弯腰背起出绣,周文和楚舟一左一右跟着,一路到了门口。

    几人意外的沉默。

    将出绣放进花轿后,锦绣小声道:“姐姐,日后若是楚舟待你不好,你告诉我,即使那人是我看好的朋友。谁都没你重要。”

    出绣笑着点头。

    锦绣退出花轿,小心的压下轿帘,和楚舟对视一眼,后退两步,让开位置,眼睁睁看着楚舟将元家宠了十几年的小姑娘带走。

    一路上敲锣打鼓,楚家带来的人不少,出绣的嫁妆更是排了长长的队伍。

    虽说日后大多时间是住在镇子上的,但嫁妆还是要抬着往下河村走一遭,让楚家族人过过眼才行。

    锦绣站在原地没动,看着最后一个抬嫁妆的小厮身影走远,锣鼓声也变得模糊。

    周文不知何时站在他身边道:“走吧,爹娘大概是没精力去下河村了,咱们两还要去给出绣撑撑场面。”

    本来寿管家想带着下人给出绣送嫁的,寿管家作为元家的老人,和自家人没什么差别。

    但老人家一大把年纪了,经不起折腾,锦绣让老人家在家陪元老爷元夫人说说话,他和周文去就行了。

    锦绣深吸口气,对周文道:“咱们一起长大,现下这样,我总感觉像是嫁了个女儿似的。”

    锦绣没说的是,出绣和周文虽看着比他大,但从小到大,因为心理原因,他确实将这两当孩子给带大的。

    周文心里也怪不舍的,默默接过马鞭,翻身上了小厮牵过来的马,带着身后早就准备好的几十个仆人,浩浩荡荡追了上去。

    楚家正常婚事办的体面,楚家族人争气,几乎全族的小辈出动,族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也在现场镇着,外人瞧就知道楚家对这门婚事的看重。

    楚家几个能说会道的小辈围着锦绣和周文,劝亲家舅兄吃酒,两人不好避开,硬是被一群小孩儿给哄着灌了一肚子酒水。

    周文是个一杯倒的酒量,撑着喝了小半壶,脸蛋红扑扑的脚底打飘,拉着楚家一个小辈道:“我舍不得啊,我妹妹那么好,我看着长大的啊,怎么就嫁人了呢?不嫁人我也能养活她一辈子!不嫁人好不好?”

    说着还呜呜哭了两声。

    锦绣:“……”

    锦绣迎上周围善意的视线和笑声,觉得略丢脸,让冯舒年和程远青将人给抬下去休息,他要亲自会会这帮没大没小的孩子。

    锦绣认真的后果,就是楚家几个最能说会道的孩子,一个个不知不觉就被锦绣坑了,在他们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锦绣用各种名义,巧立名目,劝着他们喝了好几壶酒。

    一个个舌头都伸不直了,还双眼亮晶晶的盯着锦绣瞧:“亲家大舅兄!你说的好有道理!来,咱们干了这杯!我敬你!”

    “亲家大舅兄,你刚才出的主意真是妙极了!来,我干了,你随意!”

    “亲家大舅兄,你真是我见过除了我阿舟兄长外,最聪慧之人!我佩服你!干了!”

    锦绣含笑看着这群人将酒喂进了鼻孔,笑而不语。

    出绣嫁人后,元家人觉得十分不习惯,虽说平日里在家,每天也就见上一面,但终归感觉是不同的。

    还没等众人回神呢,出绣一朝回门,之后直接和楚舟住进了另一条巷子的宅子里。

    那边吃的用的和伺候的下人都是出绣用惯的老人了,锦绣和周文不放心,刚开始两天,每天都要打着一起研究文章的旗号去看看。

    结果没两天,出绣不用元家人去看,自个人带着丫鬟一路上遛遛哒哒的就来元家串门儿来了。

    有时候不愿意回家吃饭,就让下人喊楚舟来元家一起吃。

    元夫人刚开始几天还很高兴,过了几天就觉得不对了。

    拉着女儿劝她:“姑爷脾气好,可你也是为人妇的人了,该懂事一些,多体谅他。”

    委婉的劝女儿和女婿多相处,别老往娘家跑。

    “娘,楚家哥哥说了,年后他就要上京赶考了,这段时间要复习功课,没时间陪我,心里难免愧疚,他劝我多来咱家走走,散散心。”出绣说的十分直接。

    元夫人一噎,又道:“你们赶快生个孩子,将来姑爷不在家,你也不无聊。”

    “娘,楚家哥哥说了,他年后要上京,若是我这时候怀了孩子,他不在跟前,生产的时候他不放心,再说了,我现在还小呢,骨盆都没长开,现在怀孩子,生产的时候容易出事。”

    元夫人又一噎:“这都是谁说的理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