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8(1/1)

    知府对上锦绣,意外的温和,不像和之前几个上来敬酒的举人说话时,毫不掩饰的威压。

    “听良柏兄说,你这几年一直跟着山长他老人家读书?”知府道。

    锦绣愣了一下。

    第一个想法:姜山长果然人脉广,竟然和德宁府知府称兄道弟。

    第二个想法:谢山长这老头儿身份果然不简单,就连知府提起时,也非常尊敬的称呼一身老人家。

    锦绣不卑不亢的回答:“学生不才,让山长费心了。”

    这就是间接承认的意思了。

    知府继续问:“那他老人家是想收你为徒吗?”

    锦绣想,老头子倒是想收他做徒弟,传授他的一身武学,但肯定和知府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锦绣摇头,谦虚道:“许是学生愚钝,山长并未有这个意思。”

    知府笑呵呵的安慰锦绣道:“能得他老人家亲自教导几年,已是人生大幸,倒是不必过于介怀,听闻他老人家收徒,比较讲究一个缘分,等缘分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旁边的主考官听了几句,好奇道:“你说的那位,可是姓谢的那位?”

    知府点头。

    主考官脸上露出惊讶恍然之色:“听闻他老人家在外游历,没想到竟然在德宁府当山长。”

    主考官看锦绣的眼神,比之前更加和蔼了,还对锦绣道:“你写的那篇文章,本官印象深刻,本就觉得风格十分熟悉,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一番境遇,还望你日后勿要辜负老人家的一番悉心教导,来年金榜题名!”

    锦绣感谢了主考官的鼓励,才在两人满含欣慰的眼神下,不紧不慢的回到自己位置。

    心里却在不停思索,谢山长到底是何身份。

    不知何时,楚舟凑到锦绣跟前,小声道:“两位大人和你说了什么?”

    “闲话家常。”锦绣道。

    “你瞧瞧下面人的眼神,你问问他们信吗?”楚舟道。

    锦绣一瞧众人羡慕嫉妒的神色,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知府和主考官从未主动和谁说过话,上前敬酒的,也只是例行公事客套了几句,唯有锦绣,是知府主动喊过去的。

    不仅知府对锦绣态度亲切,就是主考官也对锦绣十分和蔼,三人在上面断断续续,气氛友好的交流了好一会儿,可不就让人眼红了嘛!

    楚舟道:“等会宴散了,咱们直接离开。”不要继续和这些人接触,免得遇到红眼病,搞的大家都不开心。

    锦绣点头算是承认了。

    有人不甘心,主动上前对上首的知府道:“草民为今日作诗一首,想请诸位品鉴一番。”

    虽说是诸位,但目光直接对上锦绣。

    众人以为有好戏看了,目光纷纷投向锦绣二人。

    锦绣也不怵,既然有人打上门来了,他也不是好性子,直接道:“这位仁兄,你还是请别人品鉴吧,和锦绣相熟的人都知道,锦绣不擅此道!”

    有人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实在太不按套路出牌了,主动攻击的人像是一招打在棉花上,搞的自己不上不下的。

    人家都主动承认自己不擅长了,总不能还追着硬要人帮忙品鉴吧!至于后面比拼的话,也就无从说起了。

    知府在上面看的乐呵,对旁边的主考官道:“本以为还是个孩子,没想到这性子,竟然和那位老爷子当年一模一样!”

    “听说老爷子教导了这孩子五年,要不是老爷子看重,怕是不会有这份耐心的,毕竟老爷子对京中的几位殿下也没多少耐心可言。”主考官摸着胡子道。

    觉得这一趟不虚此行,竟然听到了这般有趣的事。

    那人见针对不了锦绣,转而针对锦绣身边的人。

    但楚舟冷着脸不接话,时丹阳仰着鼻孔用下巴看人,何烈一副傻憨憨样子,说什么都像是在欺负人,唯有周文除了长得好看些,很像个正常人。

    那人刚将目标对准周文,开口发难,谁料这么一小会儿功夫,周文身边已经有六七人愿意为了他挺身而出。

    一听说要和周文比试,当即撸袖子表示:两个人比有什么意思?还是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才热闹!

    硬是将这人的小算盘给击了个粉碎。

    这人咬牙切齿,算是将锦绣给记恨在心里了。

    锦绣:嗯?大兄弟你是不是哪里搞错了?我根本就不认识你好吗?

    鹿鸣宴结束,锦绣几人留在这届举人心中的印象,就两个字:奇葩。

    一行五人,实力挺强,年龄挺小,性格迥异,但说实话,看起来没一个正常人。

    就是非常奇葩。

    几人自然不知道他们给人留下了这么个印象,回家的路上,何烈还很高兴道:“我爹说的对,遇到搞不定的事,就瞧锦绣怎么做的,照着做就行,实在来不及就装傻。

    我娘说,我只要一笑,但凡还有点儿良心的人,都不忍心继续坑我。”

    锦绣点头:“何伯母真知灼见!一针见血!”

    何烈嘿嘿一下,更加像个傻憨憨了。

    对了,前面说的回家,是指回城关镇的家,几位长辈总算等到了回家的这天,光宗耀祖,指日可待,心里的激动是小辈们完全理解不了的。

    除了时丹阳留在府城陪着快要生产的妻子外,其余几人都被长辈带回去了。

    现在,几人已经不是属于自己的个体了,而是长辈们炫耀的工具人,只需要配合长辈的行动,什么都别说就行。

    元老爷回到家,热热闹闹的办了一回宴,规模是上次元老爷五十大寿的好几倍,给有交情的人家都送了帖子,来的人比预想中还要多。

    因为上门祝贺的人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拖家带口,拖儿带女来的。

    尤其是家中有适龄的女儿,侄女,外甥女的夫人们,热情劲儿就别提了,元家几位主人家差点儿都招架不住。

    上次锦绣和周文中了秀才,两人就成了抢手货,差点儿被夫人们热切的眼神看的同手同脚。

    现在,两人正值婚龄,长得一表人才,芝兰玉树,身边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年纪轻轻就是举人老爷,就算往后几十年,毫无寸进,使点力,候补个小官,就比一般人家过得好了许多。

    尤其是两人十分有上进心,不贪花好色这一点上,诸位夫人们十分满意。

    大家私底下说,两人在女色这点上,像极了元老爷。

    有些夫人就说:“别看元家后院还有四个姨娘,但咱们城关镇就没人不知道这四位姨娘是因为什么而纳进来的。

    况且,元家自从有了儿子,元老爷后院再也没进过新人,年纪最小的冯姨娘,今年也四十有九了。

    这和那些年纪一大把,六七十岁了还不知羞,房里的丫鬟尽是一些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人家一比,元老爷简直是洁身自好的典范。”

    许多夫人点头认同:“元家两个孩子都是极好的,现在看来极为上进,要是在元老爷的言传身教下,能如元老爷一般,保持后宅清净,我家侄女说什么都要争一争的,这年头好女婿可遇不可求,要是错过了这次,不知道要后悔多久。”

    元夫人行走在众夫人小姐间,接受众人的恭喜,不时听到几句讨论她家两个孩子的话,脸都要笑僵住了,真是甜蜜的烦恼。

    元夫人心里也在打鼓,虽然小女儿的婚事已经定下来,马上就能与楚舟那孩子完婚,但锦绣和阿文两人,老爷一直说还早。

    元夫人心里都急的不行。

    尤其是周文,今年都十九了,她隐隐约约听了不少人传闲话,说他们元家表面上说对侄子视如己出,实际上拖着侄子的婚事迟迟不决,说不得是打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主意呢。

    天可怜见的,她和元老爷看着周家就剩周文这么一根独苗苗,想让周围随心意找个自己中意的,谁料周文竟然到现在都不开窍,对大姑娘没甚兴趣。

    这叫元夫人上哪儿说理去。

    第65章 喜宴   嫁妆

    元老爷家一口气出了两个举人老爷, 自个儿的准女婿也是这届的举人,在宾客中大大的出了回风头。

    作为元家的准亲家,这两年没少被元老爷提携的楚家, 也来了不少人上门祝贺。

    楚家人会做人, 也不拿自个儿当客人,来了就分外热情道:“元老哥您跟我们甭客气,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我们家其他没有,就人多!”

    这里人家说的人多,是小子多,后辈多,而元家,哎, 不提也罢。

    但就人多这一点,让元老爷眼热不已。

    两家人互相有心, 自然将事情办得和和美美。

    楚家大小伙子在宴上,以亲家的身份, 帮着锦绣周文招待客人, 一张嘴说的客人们未语三分笑, 乐的合不拢嘴, 直夸现在的年轻人们实在太会说话了,还是元老爷会找亲家。

    东街绸缎铺子的王掌柜和成衣铺子的刘掌柜凑在一起, 瞧着一院子的热闹,两人心情复杂。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