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7(2/2)
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时丹阳的诗作十分有灵性,很多先生都夸奖过,锦绣也看过,自己确实不如。
让人又一次送走了上门贺喜的邻居,元老爷当即决定:“咱们这就回家!这次爹要好好置办宴席,请亲朋好友上门庆贺!”
锦绣摇头失笑:“难道两位伯父现在最想做的,不是回家摆宴庆贺吗?反正我爹是等不及向别人炫耀了,昨儿在巷子里亲自带人送了一下午的点心糖果。”
自家一口气出了两个秀才公,可不就让元老爷激动的睡不着觉了嘛!
更重要的是,听说两人都没有亲事,这不就让人给盯上了吗?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停在元家门口,吸引了周围巷子的小孩子围观。
元老爷实在太高兴了,他也不想把这份开心压下去,大大方方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躬身行礼,感谢所有人:“管家,快将准备好的谢礼拿上来,今儿老爷高兴,每人给双份儿!”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让锦绣觉得可喜的是,和他交好的其他几人也中了秀才,不过名次有先后罢了。
上次两个孩子成了童生,元老爷好不容易才理智压过感性,说服自己低调处理,这次说什么都不能低调了。
元老爷要回城关镇,说走就走,还打发人去其他几人住的地方询问,毕竟大家一起来的,最好一起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周文笑眯眯的又一次重复:“真好,楚舟第三,何烈十九,程远青和冯舒年分别是五十九,六十,刚好压着最后的线上榜,咱们这一年多的熬夜苦读,也算是有了结果。”
说完有些怨念的看锦绣一眼:“说到这个,我也是纳闷儿了,怎么每次我都这么努力,感觉自己有很大进步,还是第三名呢?”
程远青也道:“咱两半斤八两,我就在你前面,要是主考官刚好看上了别人的文章,这会儿也没我什么事了。”
等报喜的人走了,元家下人在门外点燃了爆竹,噼里啪啦一阵响,整条巷子的人都知道,新搬进来的元家啊,一次出了两个秀才公。
楚舟笑的温和又无奈:“拦都拦不住。”
二十五的,据说是元老爷的内侄,好似是个孤儿,在元家长大,元老爷当成自己亲儿子养的,今年也才十五,正正好的年纪。
元老爷想这一日已经很久了,以前不敢说,怕给两个孩子压力,现在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自然要风风光光的大办。
楚舟道:“我父母没出过远门,担心给我添麻烦,跟来的族叔听说了我的成绩,昨天愣是在府城花了五两银子,买了好多点心,说要带回家给乡亲们尝尝,让大家伙儿都沾些喜气。”
元老爷带人急匆匆出门,才发现报喜的官差一下子来了两拨,两拨人在自家大门口还寒暄上了。
说罢又叹口气:“时丹阳那小子竟然是第一,在我心里,宝儿你才是第一,永远的第一!”
报喜的人见到管家送上来的谢礼,眼睛笑眯了,好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外掏,说的元老爷恨不得当场再补一份谢礼。
元老爷笑呵呵的让人给看热闹的人送上早就准备好的糖果点心,礼物不在贵重与否,关键是让大家沾沾喜气。
对此周文就和楚舟非常有话题聊了:“第三有什么不好?我已经连着三次二十五名了,虽然二十五名很不错,但总觉得这个名次哪里怪怪的。”
元老爷得意又烦恼,成绩才出来一天,上元家贺喜,顺便打听两还孩子的亲事之人,就来了不下十波。
双方一对暗号,发现来的是同一家,这件事瞬间吸引了周围人家的注意力。
等到了城外汇合时,几个孩子坐在一辆车上,大家满脸带笑,一派喜气洋洋。
冯舒年长长的吐了口气:“我实在太险了,最后一名啊!要是考场上手一抖,脑子有那么一刻不清醒,这次秀才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锦绣话落,几人都笑了。
锦绣倒不奇怪,很多地方他自诩不必时丹阳差,唯有一点,是如何都比不过时丹阳的,那就是诗作。
程远青也说同样的话:“我相信从今往后,你在我爹面前说的话比我好使,我爹昨天已经让人捎信回家,说要给你准备一份重礼。”
冯舒年一脸感激的看向锦绣:“我爹说了,我能有今天,多亏了你以前虐待我,我爹说回头要上你家好好谢谢你。”
刚好其他几家要回家的急切心性,与元老爷不相上下。
两人的婚事瞬间成了整条巷子关注的重点,不少人上门打探,想结两姓之好,不论是锦绣还是周文,都好商量。
周文这么一说,众人才发现果然如此,周文这个考场超常发挥型考生,连着三次都是二十五名,这是什么样感天动地的缘分啊。
一个第二,一个二十五,都是顶好的名次。还听人说,第二的是元老爷的独子,今年才十一岁。
将报喜的官差迎进门,双方又恭喜了一次元老爷:“恭喜元老爷啊,这一下可谓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令郎年轻有为,将来定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