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6(2/2)
锦绣一噎,用看傻憨憨的眼神看了一眼周文,周文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傻话。
夏绣却更加现实果决:“整天呆在后宅见不到外男的女子,遇到那种好事的几率几乎为零。”偶尔见到的,不是亲戚家的孩子,就是已经成婚的长辈,要是在这些人里寻找爱情,大可不必。
周文也跟着犯愁了,今天不请自来的人这么多,谁知道有没有一两个脑子轴的呢?
往来的人,只要锦绣见过面的,几乎第一眼就能准确的叫出对方称呼,让寿管家特意留给少爷认人的下人没了用武之地。
书院人差不多都知道,周文在元家的地位和元老爷的亲儿子差不多, 因此听周文说自家姑父五十大寿的事, 都很乐意上门庆祝。
别看周文和锦绣在书院形影不离,焦不离孟, 但周文的形象显然比锦绣更亲民,这让他在书院的人缘, 不是一般的好。
锦绣哑口无言。
但锦绣万万没想到,出绣跟着夏绣学了一段时日,看外面所有男人的眼神都变了,在出绣眼里:这家公子长得俊秀能有什么用?招蜂引蝶!
这世上又有几个男子,能真做到一辈子心里眼里,身边都只有一人?”
锦绣却告诉出绣:“姐姐你实在太小看五姐姐了,只要她想,她就有的是办法让姐夫乖乖听话,现在放任自流,自然有其想法,等你去姐姐家小住一段时日,自然就明白了。”
锦绣:“就是有些人脑子不好偏爱出风头,自以为聪明的跑出来扰人兴致。”
出身高贵?自身是个草包而已!
锦绣急急忙忙的将事情告知姐姐夏绣,没想到夏绣却道:“早早看清男人的真面目有何不好?难道这世道,女子只知情情爱爱,就能过的好吗?将喜怒哀乐寄在一人身上,因他喜而喜,因他悲而悲,不觉得可怜吗?
锦绣却告诉姐姐:“女子觉得无处说理,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世上的规则都是男人制订的。而人都是自私的,制定规则当然是制定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这是千百年来的陋习,没有人能凭借一己之力打破。
连忙找补:“嗨,这不是人太多,一时没反映过来嘛!”
口若悬河?不,那是花言巧语!
锦绣一瞧,坏了!矫枉过正啊这是!
好半晌才道:“却也没有这么极端,难道爱情来了享受,爱情走了却也不难过,这样不好吗?毕竟世间这么多感情,一一体会过了,才不觉得遗憾。”
寿管家不放心自家少爷第一次支应这么多客人,特意上门口站了一会儿,发现自家少爷做的比他想象中更好,笑眯眯的转身忙去了。
第51章 五十大寿 学习小组 刘兆东
这些读书人以往可不会集体性出现在元家宴会上,这次能来,几乎都是冲着——周文的面子。
日子很快就到了元老爷寿宴这天,上门祝贺的人比元老爷预想的还要多。
在锦绣看来,人的想法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不会有人始终如一的坚持同一种观点不动摇, 他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推一把就行。
“可他们不是上门求姑父办事的吗?为何要与姑父为难?”周文很不解。
锦绣被说的无言以对。
没错,就是周文。
甚至会因妻子的举动,连累娘家姐妹的名声,儿女的前程,自己的性命,无处说理。
但你要想过得好,就要像你小时候学习女四书那样,吃透其中规则,善于利用规则,我想这点五姐姐会教你的。”
很显然出绣在弟弟和姐姐的两种观念中, 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第二种,但锦绣也不失望。
那家公子是嫡子又有何用?一家子拖后腿的。
锦绣和周文作为元老爷独子和信重的内侄,在门口迎客, 表示元家对客人的重视,见人就拱手行礼,感谢别人上门给自家爹爹祝寿,客套话说的嘴巴都干了。
“应该没人会不识趣,在这个大喜的日子和爹为难吧?”锦绣担忧道。
这天寿管家忙的团团转,特意让人腾开两个房间放别人送的贺礼, 没想到中途还有下人来报,房间堆满了, 地上也放不下,寿管家只能临时让人再腾两个屋子。
出绣很困惑,因为在她看来,这世道对女子总有种种偏见,即使夫君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别人能去衙门举报,能状告,唯独妻子,只能什么都不说的坚定站在夫君身边维护夫君的利益。
尤其这种交际, 还能和镇上富户搭上关系, 大家觉得十分划算。
除了亲朋好友以及平日里往来的人家,还有许多无甚关系的人也主动上门,为的什么不言而喻。
出绣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过了最忙的一阵,客人稍微少了些,锦绣找了个机会和周文说:“感觉人比预想的还多些。”
与以往相比,多了的还有一群书院学生。
一旦妻子站出来大义灭亲,世人就会说:这女子连眼里没有夫岗,实在太狠心太恶毒。
周文憨憨的来了一句:“我都快笑傻了,没注意这么多,要是人来太多,咱们家准备的吃食不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