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1/1)
于是,众下人不由自主的都绕着锦绣的院子走。
寿管家闻风而来,在院子门口站定,训斥两个战战兢兢的下人:“少爷不声不响的回来,你们身为贴身伺候的下人,不说小意伺候,哄小主子开心。躲在这里偷懒又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人苦着脸解释:“寿管家,咱们也想好好上前伺候,将小主子给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但咱家小少爷那不是和别人不一样嘛!我们实在不敢主动在老虎头上捋虎须啊!”
寿管家闻言眉头一皱:“说的这叫什么话?传出去让人以为我们元家的下人多没规矩呢!敢随意编排主家的不是了!”
另一个下人带着哭腔,度哆嗦嗦的指着院内一颗碗口粗的桂树茬子说:“寿管家,不知为何,少爷回来心情不佳,小的刚上前问了一句,少爷就说不关小的事儿,让小的滚远点儿,然后,少爷一脚踢断了那棵桂树,小的怕少爷还在气头上,实在没敢上前!真不是小的胆小啊!”
寿管家轻手轻脚的上前查看,只见碗口粗的桂树,在离地一尺的地方折断,看着高度,果然是锦绣少爷的身高能干出来的。
寿管家深吸口气,想想来时老爷的叮嘱,咬咬牙,觉得他这把老骨头还是不要和少爷的小身板硬碰硬的好,只能辜负老爷的期待了。
于是寿管家转身,面不改色的叮嘱两人:“在院子外好好守着,警醒些,少爷有什么要求都不可怠慢了!”
敲打了下人两句,寿管家背着手溜溜达达的往前院去了。
回到屋子的锦绣听完了寿管家和下人的全部对话,翘着二郎腿吃甜滋滋的玫瑰糕。
其实他早就不生气了,仅有的郁闷路上也散尽了。之所以做出这幅态度,就是让他爹元老爷长个记性,免得日后再旧话重提,说什么亲口嚼碎喂到嘴里的话。
锦绣实在承受不来。
但元老爷不知道啊,还以为他家宝儿格外爱洁,听不得他所说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才将人给惹恼了。
于是这天晚饭时间,本来元老爷喝了一肚子酒水,都不打算上桌吃饭的人,还是特意到了兰娘屋子。
兰娘也听说了下午之事,但不知内情,也搞不懂这父子两一会儿好了,一会儿又恼了,到底是为何。
于是决定静观其变。
席间,元老爷见没人搭理他,干咳一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在众人看向他的目光中,给锦绣夹一筷子他爱吃的糖醋排骨。
笑说:“宝儿啊,这是厨娘按照你的口味新研制出来的,结合了苏州菜和本地菜的做法,你尝尝合不合胃口!”
锦绣尝了一口,客气的道谢:“谢谢爹。”
元老爷觉得这语气不对,于是又夹了一筷子酸辣鱼到锦绣碗里:“尝尝这个,你平时不是吵着说这个好吃吗?”
锦绣又尝了一口,客气的道谢:“谢谢爹。”
元老爷终于确定了,宝儿这是和自己闹脾气呢!于是他再接再厉,又夹了一筷子酸辣笋丁:“再尝尝这个,这是厨娘按照你说的方法做的!”
锦绣又尝了一口,客气的道谢:“谢谢爹。”
这下迟钝如出绣,也发现不对了。
于是出绣和母亲兰娘两人,就见元老爷讨好的给锦绣夹菜。
锦绣一脸冷漠像个道谢工具人。
第17章 拜师 清风,姜不为
锦绣确定元老爷以后不会再将“嚼碎了喂给你吃”挂在嘴边,感觉很满意。
元老爷觉得自家宝儿很爱洁,非常爱洁,超级爱洁。
洁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听到别人说如厕臭鸡蛋之类的词,都会受不了并且表现出生理性厌恶。
元老爷暗下决心,并且嘱咐寿管家:“宝儿这孩子生来就和别人不同,也许天上仙童本就如此特别,你让宅子里的人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后来几天,锦绣总觉得下人在自己面前说话都特别收着,仔细一瞧,也没什么特别,遂没往心里去。
安心跟着楚师父练习拳脚功夫,锻造根基,磨练筋骨。
随着锦绣在家里深居浅出,外面关于元老爷家金疙瘩的捕风火影的传闻甚嚣尘上。
镇上茶楼一如既往的热闹,说书先生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指点江山,台下角落位置一个身穿青衣短打的男子嗑着瓜子听得津津有味。
不时呲溜一口茶水,表情那叫一个美啊。
说书先生中场休息,周围人开始讨论:“听说元老爷家那金疙瘩,竟然不傻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自然是假的!我从未听过有天生傻子会中途好转,这位仁兄你说的莫不是话本故事!?”
角落之人眉头随之一凝。
又有人说:“不对,听说前些时日有人在元二爷家的宴会上亲眼见了,那金疙瘩生的宛若神仙坐下童子,唇红齿白,肤若凝脂,镇上最漂亮的女孩子都没金疙瘩长的好看。”
“我娘舅的大姨的邻居那天也在场,说是那孩子不仅长的好,还乖巧可人,一看就是个聪明孩子,说不得以后是状元之才!”
角落之人随之得意一笑。
又有人反驳:“既然如此,为何打那日起,元家金疙瘩就没人见过呢?怕不是自知无颜,没脸出来见人吧?”
“对极对极,真金不怕火炼,真聪明漂亮不怕被人看,是机敏是傻子牵出来溜溜不就真相大白了!”
角落之人眉宇间浮上一层怒意,站起身又像是想起什么,咬牙坐下。
又有人反驳:“无风不起浪,说不定元家金疙瘩经过这几年好吃好喝的养着,真能勉强见人了呢!就算不机谨,但日后也能给元老爷生个大胖孙子呢!”
这话惹来堂内众人哈哈大笑。
偏还有人觉得不够,大声掺和一句:“就怕生的孙子也是个傻子!”
众人听罢又是一阵大笑。
角落之人实在听不下去,一甩衣袖,悄无声息的从后面离开。
此人一路行色匆匆,在元家后门停下,一长两短敲了三下,片刻后门开了,这人进门,一路低头被人带到偏院。
偏院里,这人语带气愤道:“管家,那些人欺人太甚,要小的看,就是老爷对他们太好了!小的今日仔细观察了,那些说闲话的人中,竟然有不少都是平日受过老爷恩惠的!”
寿管家微眯着眼,缓缓开口:“将你今日听到的看到的都仔细说来!”
寿管家听罢,没有来人想的那么气愤,神色平静的挥手让人下去:“去账房领五两银子,回头有消息还来告诉我!”
等人走了,寿管家的眉头才皱起来,背着手在房内走了两圈儿,转身朝元老爷的院子而去。
书房里,元老爷听罢寿管家的分析,好半天才缓缓开口:“人心不足啊!”
寿管家劝说:“老奴觉得,这就是有些人嫉妒心理作祟罢了,我们完全可以不理会那些酸腐之人!”
元老爷想了想吩咐道:“老爷我可以不理会外面人如何说,但也不能做那肉包子打狗之事,养出些许白眼狼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明日起,逐渐和名单上的那些人断了联系,省下的银钱,全部拿去东街米粮铺子那头施粥吧!”
寿管家听的精神为之一阵,笑盈盈的转身走了。他早就看不惯那群拿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读书人了!拿了自家的好处,还看不起商贾之人的银子,真是又当又立!
恨极了的时候,寿管家甚至说过“窑子里的姐儿品性都比读书人尊贵,至少人家表里如一”的话。
可见寿管家对镇上许多读书人的态度。
元老爷远远看着寿管家要飞起来的步子,笑着骂了一句:“这老家伙!”
不过说实话,做出这个决定,他心里也很痛快!
前朝时,商贾之家不能科考,稍微有钱的商人就会广撒网,大量投资当地有前途的读书人,指望对方日后出人头地,能拉拔自家一把。
但现如今,商人早就能正常科考,没有诸多限制,元老爷投资读书人,也只是依照前朝留下的旧规矩,顺便捞点好名声。
为名声所累,干亏本买卖的事儿,元老爷做不来。毕竟他是个精明的商人。
于是城关镇上一批读书人慢慢的没了以往滋润的生活,不能每旬穿着崭新衣衫去出席文会,也不能三五同窗,携伴出游,挥洒金钱,在醉花楼和当家花魁谈天说地。
甚至突然间,这些人发现,他们就连养家糊口的能力都没有。但一家老小都等着这些人带着大把金银回家,供他们好吃好喝,让他们出去炫耀读书人家的生活有多让人羡慕。
这些人心里有多悔恨甚至恼怒,锦绣自是不知的。
他只是在楚先生惊艳的目光中,飞快进步,一日日逐渐掌握自身拥有的力量。
楚先生这日找到机会,又对元老爷说:“锦绣真是个天才,在习武方面的天赋是小弟平生所见第一人,小弟觉得打好基础后,该让锦绣拜我师父为师!我师父才是真正的武学大家!我连他老人家的一星半点儿都没学到!”
元老爷自是心动的。
楚先生继续劝说:“或许我师父清风道长的大名元兄你没听说过,但我大师兄姜不为姜大将军您一定是知道的!当年他在天门关大败敌军,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故事,可谓是无人不知!
我大师兄在武学方面没得我师父真传,小弟就更别说了,用师父他老人家话来说,我们都是不开窍的,但锦绣就不一样了!他是真有天赋!
上次小弟写信询问师父他老人家关于锦绣身体的事,师父回信中言语间对锦绣十分欣赏,所以小弟觉得让锦绣拜我师父为师问题不大。”
元老爷彻底心动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