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五、花寨(2/2)

    魏国!

    盐在中国远古时代就被当作调味品。《尚书.说命》就有:“苦作和羹,尔惟盐梅”的记载,说明在商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盐做调味品,用来配制美味的羹汤。再联系到《尚书??禹贡》有青州“厥贡盐希”的记载,即商代以前的夏代就有“贡”给奴隶主国家的盐。这种盐是做调味品用的,并且极为珍贵,当作贡物上交。

    苏颂《本草经》:“蛊痢下血,男妇小儿腹大,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姬苏听了,又指着下方水路与旁边的空地问:“水路尽头是哪?过了花家寨那片乱岛与急滩,此处又是哪?”

    他比划着形容了一下乱岛与急流的模样,唐山边听边用湿泥捏出形状来,在他指点下放在相应之处上。

    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有池盐。另一种自然盐是岩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周官·盐人》,“形盐”用以供宾客。又说:“王之膳羞,供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里所说的“形盐”是指白色岩盐,因形体大可以“镂之写物”。“饴盐”是岩盐中最好的一种,其味咸美“如水精”、“似虎珀”,又称“君王盐”。

    连六郎想了想道:“应是刘御医与他高徒。”

    老渔人本来以为得见大官,心里一直紧张揣着,随着交谈,慢慢发现眼前的年轻人态度温和有礼,声音也好听,慢慢便放下了一口气,此时听到姬苏问话,倒是显出年少之人的一份天真,不由得好笑又自豪的解释道:“蛟是一种蛇鱼。”

    武帝再三确认了姬苏眼时的认真,这才放下一颗心转身出去安排人马了。

    一丈:1丈 = 3.33333333 米

    老渔人瞧着又是惊奇又是佩服,听了显然是头目的年轻人问话便指着泥盘上,汾城西南方向的一块道:“约是此处,花家寨是一片乱岛,常年为雾所围,因为正处五处水路要道迷道前,故收取水费最是厉害。”

    “在李渡,也不记得是甚时候,有人发现可驯蛟入深渊,便苦苦研究此技留与后人,此技不外传,故李渡哪家珍珠有名,哪家便懂得驯蛟之技,他等采珠人如若骑蛟入了深湖深渊有幸上来,便可一夜暴富。”

    他说着,甚至还上前一步立于泥盘前,态度异常坚决,姬苏本想斥他,可不知怎的在态度强硬,仿佛套上了他大父影子的常侍卫面前想起了父亲们一直教育他君子不立危墙,不可以身试险的耐心与严肃,不由得压下了欲脱口而出的话,摇摇头道:“汝多领些人,伪装与刘御医一行同行,见机行事,探不到甚也无需自责,退回来再商对策。”

    盐:中国古代称自然盐为“卤”,把经人力加工过的盐,才称之为“盐”。中国古代最早发现和利用自然盐,是在洪荒时代,与动物对岩盐、盐水的舐饮一样,是出自生理本能。中国古代流传下的“白鹿饮泉”、“牛舐地出盐”、“群猴舔地”、“羝羊舐土”的记载,以及北美的弗吉尼亚有康纳瓦舐盐地,都说明了这一点。

    及至周代,人们已经把咸味作为“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一,并用于医治疾病。《周礼.天官宰》中就有“以咸养脉”记载,这是周代人对盐的的医疗功用的新认识。

    花家水寨?

    翁藻江《医钞类编》:“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蛊及血也,其症腹大按之有块,四肢瘦削,发热不退。”

    唐山与小桃应了,姬苏让二人再誊抄一份速速送与陛下,见二人下去,他方问一直没有出声的连锐:“六郎,可知道派去花家寨那边方向的是哪位医生?”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洒,一名水病,似射工而无物。”“今东间诸山县,无不病溪毒,春月皆得。”隋朝巢元方所着《诸病源候论·水毒候》记载:“自三吴以东及南诸山郡、山县,有山谷溪源处有水毒病,春秋辄得”;该书的《沙虱候》也记载道:“山间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雨天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

    唐朝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中也记载道:“有人患水肿,腹大四肢细,腹坚如石。小劳苦足胫肿小饮食便气急,此终身疾不可强治”;“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无有多少。此皆是蛊毒,粗医以断痢药处之,此大非也”。

    “那花家水寨之人养蛟,”老渔人不待姬苏发问,自己竹筒倒豆子,说得干干脆:“乃是为了拦船。蛟体大,尾有巨力,平时用好肉与药养着,见船来便喊话,若不停船,便放蛟撞船。”

    姬苏若有所思,问:“那花家水寨在何处?”

    “水路一条往运州,一条往黄州,另有一条则拐入大人方才所指处,据说是魏国。”

    水毒:称之为“蛊”“蛊毒”“蛊胀”“水肿”“溪毒”“水毒”“症”等等,在此所指为血吸虫病。

    武帝微微皱起眉,不赞同的看向姬苏:“殿下,那处水寨危险,在下领人前去探查即可,殿下万不可以身试险。”

    他不由得好奇:“老丈,蛟是何物?”

    “蛇鱼乃李渡特有之物,体长如蛇,尾尖如刺,最长约有五丈,体粗如一个半成年男子。头亦如蛇,舌亦如蛇,身体尽覆鱼鳞,但头眼往后则是骨腮,瞧着凶恶,却是性情温和。平常游行,骨腮如鱼腮,遇敌则骨腮立起,展如一圈骨扇,尖利无比,牙与尾刺有猛毒。”

    姬苏掩下眼里所思,又详细问清后让人把老渔人请下去休息,转头看向自己的侍卫们:“方才所说,可曾记录下来?”

    ***********************************

    唐山在一侧坐着,随着老渔人说话,他把姬苏面前摆的大泥盘已经堆捏出了一个大概整体形状,交错纵横的水路,城镇,小桃则把纸裁了小纸片,用细细的竹签子劈开一头的中间夹了,写上地名川名,插在相应的砂盘上。

    蛟: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云:“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苟水中即蛟。”三国时训话学家张揖在《广雅》卷十中说蛟云:“蛟状鱼身而蛇尾,皮有珠矍,似蜥蜴而大身,有甲皮,可作鼓。”晋郭璞《山海经传》对“虎蛟”的解释是“蛟似蛇,四足龙属,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